人才引进考察报告
(四)强化载体配套建设,着力打造创业创新的发展平台。建议进一步加强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在规模、层次和产业布局上进行优化。要求各个县区相应启动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计划。加快引进和扶持创办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加大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3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家以上,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创建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
(五)健全工作机制,有序高效推进引进工作。一是决策协调机制。建议参照镇江、常州等地做法,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组织、人事、科技、财政、经贸、发改等部门。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分头推进。为便于统筹协调推动面上工作,建议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白云萍同志任主任。二是信息发布机制。广开信息发布渠道,利用省内外各类平面媒体和各种海外留学组织,扩大引才信息的宣传面和影响力。建议在中国留学生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日报等进行专栏宣传,在海外有条件的国家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点,聘请人才工作顾问。三是配套联动机制。在做好市县联动的基础上,建议畅通三条联动渠道:(1)架设人才梯度流动之桥。主动做好与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苏南、苏中各市的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的衔接工作,寻求一条引才的便捷之道。(2)打开高校人才封闭之门。建立与省内外高校的联系平台,一方面吸引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到宿迁来转化;另一方面,通过高校的资源平台,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了解宿迁、关注宿迁、创业宿迁。(3)探索市场化引才之路。用好猎头公司资源,邀请外地猎头公司参与宿迁引才计划。参照苏州、南通等地做法,对帮助成功引进人才的猎头公司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四是考核奖惩机制。从苏南、苏中各市的实践来看,他们均已把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尤其加大对各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党政一把手的考核。建议参照这一做法,将此项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 · 机关党建研究报告
- · 环渤海三大主力港口考察报告
- · 园长考察报告
- · 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考察报告
- · 城乡党员教育管理报告
- · 人才引进考察报告
-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考察报告
- ·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 · 新西兰农村社会考察报告
- ·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