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邮政劳动模范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王顺友最牵挂的是他的骡子和马,局里每月给王顺友 70元的马料钱,王顺友每月喂骡子和马要花 100多元,给他的伙伴吃玉米粒。在家时,王顺友一遍遍嘱咐妻子韩撒喂好他的骡子和马,并开玩笑说:“你让我吃得差了没关系,要是骡子和马让你喂瘦了,我可饶不了你!”
在邮路上形影不离的白骡子与枣红马很有感情,每次王顺友离家启程,必须把它们一起牵出来,否则它们就开始尥蹶子,不肯走。但王顺友离开家时,只对妻子轻轻说声“走了”,一走就是半个月,一年在家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天。
王顺友说自己有三个家,和妻子儿女的是一个家,在白碉乡的老家是一个家,独自走在邮路上和骡子与马算一个家。白碉的家有传给他缰绳的老父亲,他的弟弟们在替他这个长子孝敬着老人,最疼他的老母亲没有得到他一天照料,病逝前喊着他的名字,而他当时还跑在邮路上……
王顺友和妻子儿女的家在木里县城外的银盘组———半山腰上只有两户人家的村落。家里有三亩田地、三头牛、十几只羊、四间黄褐色的用石土夯成的房子。这个家尽管家徒四壁,却是王顺友温暖的天堂。
但这个四口.竟然一分为四。
王顺友长年不在家,今年 17岁的儿子王银海从小学开始就因离家太远而住在学校,过上了独立生活;今年 15岁的女儿王晓英为了帮助母亲操持家里的生计,上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偷偷跑出家门去打工挣钱。
这个家只剩下妻子韩撒,一切事情只有靠韩撒。这个纤瘦的女子的脸上皱纹压着皱纹,可她才只有 46岁。瘦弱的韩撒几次病倒在家里,不吃不喝等着王顺友回来,靠着对丈夫的信念硬挺了过来。 2010年元旦,韩撒又病倒了,躺在家里两天没人知道。邻居陈老六发现王顺友家已经两天没有冒起炊烟,养的牛羊饿得嗷嗷乱叫,感到非常奇怪,走过来进屋一看,只见韩撒瞪着双眼躺在床上,已经说不出话来。陈老六跑了两个半小时的路赶到木里局求援。木里局领导立即把韩撒接到县医院,救活了她。此时,人们无法通知王顺友,因为他还在邮路上,离家还有 3天的路程。
每次出班回来,王顺友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学校看看儿子,长年不在一起生活,父子俩都不知道该相互说些什么,王顺友总是摸摸儿子的头,放下些钱就走了。在王顺友心里,常常把这种情景与自己孩提时代相比,当年父亲也是这样舍家在外,一个月回来一次,见面时像陌生人一样,刚热乎一点,父亲又走了。多少年,多少代,大凉山里的乡邮员都是这样,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大凉山, 40多岁身体就垮下来了。现在的王顺友已是一身的伤病,但他坚持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凉山的每个乡村都通上公路、都跑起汽车,让马班邮路被汽车邮路取代,让自己的儿子不用再接过他手中的缰绳,而是成为现代化邮政的一员,让山里的每户人家都富裕起来,让自己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
这也正是木里县人民的愿望。当前,凉山州委号召人民立志建设“一片热土”,木里县正在以水电开发为契机进行经济的战略调整,通乡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邮政正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翻一坡来又一坡,眼泪汪汪肚里流。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今年老王四十岁,牵着马儿翻山坡。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在莽莽大凉山中,王顺友唱着自编的山歌,牵着骡子和马又出发了,在大山之巅为邮路长征增添新的里程。 20年的里程给了他无数的磨难,同时,也记录着他与山民间的感情,记录着他对邮政事业的执著,记录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忠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