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本试题 快速大幅提高答题水平(上)
解答题只要不纯考知识点,永远都先定性再定量计算,一般而言,高中用到的定性思维包括简化及归一化。
2、题目简化及归一化思想
题目的简化其实就是换成能够立即做题的过程,就是用式子或用图形表达题目内容,将原题意思直观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够通过表达式来快速的做题。语言类学科如语文、英语文综基本上都是用文字来表达题意,少部分文综可能可以用到图表来出题,我们就要用专有名词(关键词)来表达即可。举个例子,比如说化学,题目告诉你某某反应物和生成物,那么马上列出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这样不仅能拿到步骤分,还能顺利做题。比如说物理,给你一个图,然后大堆的文字描述了好几个过程,那么我们就按照题意分步的罗列表达式就好,比如第一步讲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经碰撞后一起运动,题目是要求动量或能量的,我们就可以马上列出动量守恒表达式、能量守恒定律表达,然后第二过成又出现个什么状况,我们继续列式子,最后通常都可以联立求解的。数学更加广泛应用,大家经常设未知数,或设函数,如直线的表达,曲线的表达,抛物线的表达式,等差等比数列的表达式等等,这些都是表达。语文其实也有表达,就是古文鉴赏部分,翻译就是表达。所有的题目表达就是为了我们简化题目,达到做题最有利的目的。
我举道非常大众化、有代表性的例题来说明如何用表达式简化题目的.
表面上看我们表达式子比题目长得多,但是从做题角度上看,哪个表达更为简单?如果直接给我们后面的式子估计大家都会算,若直接看这个题目,很多人反而不敢往下做了。
归一化思想,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广泛应用归一化原则是最好的解题思路,什么叫归一化原则呢?很多人学数学式子变形的时候有可能有提到过,但是其他学科的题也同样适用,无论是选择还是解答题,最终的目的都是我们所求的结果和题目答案趋于一致,因此在解答过程中式子演算过程尽量往结果上靠,就能把题做出来。前提是题目必须懂的表达。
就如上面一道题,归一化的原则是尽量往结果上靠,列出表达式是为了得出x1+x2及x3+x4 ,得出这个结果是因为可以利用他们相等求出k或者b,最终求出直线方程。
归一化的实质过程是若题目表达稍微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朝着所求目标做有利变化,这个和式子变形的原则是一样的,式子变形不就是为了最终表达式结构相同,才能比较或直接得出结论吗?
如物理题,通常做题的时候我们列出一堆的表达式,最终消元后得出结论,这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做题方式,本质上就是归一化思想,所有的表达式最终的指向就是朝着结论出发。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而已。
3、验证式看题
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验证,把两道以上类似的题一起比较验证,是不是用类似的方法作出?不同类型的题是否能够用相同的思维做题?这是要验证的。还有就是要回归课本,不会做的题,找到课本原文看看怎么阐述这个知识点,这样确保做题的深度,也对不明了的题及知识点及时做出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是很大的。
4、不要因细节丢分
很多题大家会做,但是由于思维不严密,导致丢分,如数学边界值、特殊值,语言类考试题目所说的细节,如下面几个选项中错误的,正确,不恰当、恰当的等描述,因这些细节丢分是很可惜的,如前面题要分析下垂直的可能性,不然很容易漏分。
5、做题不要太注重细枝末节
做题还要讲究一个“不充分性”原则,就是拿到题不要想全了才开始做,在各种条件缺失下,大部分题是不可能全部想出来的,我们只要抓住方向,立即大胆做题,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将各种条件代入应用,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就如前面那道题,一开始列出4个未知数,就不敢想下去了,结果后面简单的计算就能拿到的分数就这么丢了。
大家常见的语文英语阅读,容易丢分吧,那是因为大家“太过充分”了,导致每个选项都想的过全,回归原文对找来对照去,反而忽略了原来的意思,忽略了题目强调的问题,导致选了一个错误的干扰性。有些同学可能有这么个体会,英语阅读题有时候读不懂的时候,只凭印象和概念认为这个选项比较靠谱,反而选对了答案,还有就是读的很明白的情况下,选错了,即使看了答案,还认为自己没做错。那么这类阅读题如何不充分呢?这里强调的“不充分性”的前提是根据题目来做题,直接找与题目相关的段落。有直接描述或间接描述的认为对,其他的一概不看,看的越多,累积的主观意识越多,理由就越充分,反而无从下手。考试就是利用你怕错的心态,或多或少给出些容易造成主观臆断的内容,让你渐渐脱离原文,因此,不要再做过多的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