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正文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718
概要: (4)过渡语段承上启下作用明确。 本文恰当地使用了多个过渡段,从而把所说明的内容自然地联系起来,给读者一以贯之的印象。如"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由上文举例说明人类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铜壶滴漏,自然开启下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原因、记录的方式及记录的内容。 科学知识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员而言,似乎高深莫测。由于本文在写作上采 www.xuehuiba.com 用了上述种种为普通读者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法,因而将死寂的岩石说明得生动有趣,以至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3.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所举例句不作限制,只要分析的有理有据即可。 (1)准确性、严密性。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太武断,而人类读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4)过渡语段承上启下作用明确。


本文恰当地使用了多个过渡段,从而把所说明的内容自然地联系起来,给读者一以贯之的印象。如"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由上文举例说明人类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铜壶滴漏,自然开启下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原因、记录的方式及记录的内容。


科学知识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员而言,似乎高深莫测。由于本文在写作上采

www.xuehuiba.com

用了上述种种为普通读者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法,因而将死寂的岩石说明得生动有趣,以至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3.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所举例句不作限制,只要分析的有理有据即可。

(1)准确性、严密性。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太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2)生动有趣。

①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②比喻形象贴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有些语词引人兴致。


如"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俨然智者打开了有趣故事的大门。"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说明的内容告一段落,在进行整体总结之前写道:"瞧!"仿佛拉了一段家常,在结束前提醒读者,本文前面说明了什么,后边还有什么需要说明。


(四)总结、扩展

学生再次回顾全篇,重点明了本文以下两点:


1.说明顺序:由岩石的形成到岩石对历史痕迹的记录再到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依据事物内在的联系进行说明,是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

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人与自然》系列丛书,介绍其中几篇文章。

(五)布置作业

1.课外广泛阅读科普读物,开阔视野,丰富头脑。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学完本文后,对岩石的认识和自己的全新的感受。

课后练习答案:

1.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使读者一下子对冷冰的岩石产生了亲近感,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它的命运。

2."狂风""洪水""冰河",本是狂暴,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用"吹来了","冲来了","爬来了",分明是在说明它们对岩石的破坏,却不令人感到悚然。

3.笨重的石块"跑"不远,轻小的沙砾能到遥远的地方去"旅行",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使得岩石被分裂后在自然界的运动似乎成了自主而愉快的行为。

4.岩石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读到此句,仿佛看到了岩石安然的情态,说岩石变化过程的漫长,既生动又有趣。

以上语句都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使读者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致感到乏味。

六、参考资料

介绍"化石"

"化石"这个词原来字面的意是指"挖出来的东西",而现在指的是石化了的生物(包括动物或植物)的遗留部分。古代的生物被掩埋在沉积物中,这些沉积物可以堆积在陆地上,也可以堆积在江、湖、河、海的水底,还可以堆积在沼泽地。生物体中的软组织部分(皮肤、肌肉、内脏等)很快就腐烂了,但是坚硬的部分(如骨骼、牙齿、外壳等)被遗留下来,经过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含有矿物质的地下水侵入了它们,矿物质就逐渐代替了它们的有机组织,也就是说逐渐形成了化石,化石仍然保持了原来有机组织的形状和大小。由于不同时期的化石存在于不同的地层中,科学家就可以据此分析生物进化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对化石的分析,用比较解剖学的原理,从不完整的骨骼化石推测出整个动物的大小、形状及至于它们的习性。

--选自《人与自然系列·恐龙的足迹》

上一页  [1] [2]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