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威尼斯商人(节选)» 正文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威尼斯商人(节选)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九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525
概要:合同是私人自己定的,难道就成了法律不成?法官难道就不能宣布这合同“不近人情”,将其作废?况且起诉的一方还是一个异教徒,是个在威尼斯受人歧视、几乎是被当作贱民的犹太人,何必如此和他“较真”,一定要以法庭的强制力执行这个合同?这就需要了解这个故事后面的法文化了。在古代环地中海地区,合同往往具有一种神圣的色彩。比如古代希伯来人在合同方面很迷信,认为神和人是以“约”联系在一起的,犹太教的经典就以“约”为名,着重强调上帝和人类的几次约:第一次是上帝和挪亚立的约。人类应向上帝献祭,不吃带血的畜肉,上帝则不再发洪水。这次约以天上的彩虹为信。第二次是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的约,这是上帝和其“选民”(选中的民众)犹太人的约,犹太人应该以割礼为这项约的标志。第三次是上帝和摩西立的约,作为上帝眷顾其选民的代价,犹太人应该以他们的头生子(后改以金钱赎)及头生的牲畜为献祭,并严格遵循“十诫”。后来的基督教教义里,仍旧保留上帝和人类立约这样的概念。基督教的《新约全书》,所谓新约是相对于旧有的上帝与人类的约而言的,这个新约就是耶稣作为上帝之子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威尼斯商人(节选),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合同是私人自己定的,难道就成了法律不成?法官难道就不能宣布这合同“不近人情”,将其作废?况且起诉的一方还是一个异教徒,是个在威尼斯受人歧视、几乎是被当作贱民的犹太人,何必如此和他“较真”,一定要以法庭的强制力执行这个合同?这就需要了解这个故事后面的法文化了。

在古代环地中海地区,合同往往具有一种神圣的色彩。比如古代希伯来人在合同方面很迷信,认为神和人是以“约”联系在一起的,犹太教的经典就以“约”为名,着重强调上帝和人类的几次约:第一次是上帝和挪亚立的约。人类应向上帝献祭,不吃带血的畜肉,上帝则不再发洪水。这次约以天上的彩虹为信。第二次是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的约,这是上帝和其“选民”(选中的民众)犹太人的约,犹太人应该以割礼为这项约的标志。第三次是上帝和摩西立的约,作为上帝眷顾其选民的代价,犹太人应该以他们的头生子(后改以金钱赎)及头生的牲畜为献祭,并严格遵循“十诫”。后来的基督教教义里,仍旧保留上帝和人类立约这样的概念。基督教的《新约全书》,所谓新约是相对于旧有的上帝与人类的约而言的,这个新约就是耶稣作为上帝之子为人类而流血,来赦免了人类的罪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要门徒们吃饼,说是他的身体;要门徒喝酒,说是他的血,“为众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教徒要受洗礼、领圣餐、饮红酒,就是遵守基督和人类的这个新约的标志。

在古罗马法中,合同也是一种不可动摇、必须履行的约定。罗马法用obligatio表示合同,意思就是“法锁”。罗马法对于债的定义是:“法律用以把人或集体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束缚或锁链。”合同和法律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在《威尼斯商人》所叙说的那个时代,合同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项普遍的原则。古罗马的法谚“合意创立法律”(consensus facit ius)几乎是全欧通行的原则。法国13世纪《博韦的习俗和惯例》还有“合同胜过法律”之说。因此只要是立约人当时是自己作出承诺的,无论是多么不合理的合同,按照“买方自应注意”(caveat emptor)的原则,就只能自认倒霉。即使是像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这样的合同依旧被认为和法律一样具有强制力。法庭只能严格依照当事人原先约定的合同文字字面意义进行判决,付诸强制执行,不能对合同本身自行作出解释。

因为合同等于法律,违约等于违法,违约不偿就会遭到严厉处罚。古罗马《十二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把债务人出卖为奴,甚至在有多位债权人的情况下可以把债务人砍成几块。14世纪德意志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掀掉无力偿还债务的债务人家的房顶。中世纪维也纳城市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违约的债务人剥到只剩下一件衬衣。即使在黑死病流行的时候,神父在为临终者做忏悔时可以赦免所有的罪恶,惟独不得赦免临终者欠下的债务。在19世纪中叶以前,绝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设有专门的负债人监

www.xuehuiba.com

狱,用来关押还不清债务的债务人。

《威尼斯商人》所反映的这种死板的合同等于法律的现象,是西欧中世纪的法文化特有的现象。由于这样的法文化的背景,一个人在生意上丧失信用、不能及时还清债务,就会被世俗蔑视,所以在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里,当摩莱尔公司不能兑现自己开出的期票时,父子两人竟然打算自杀,“用血来洗清耻辱”。我们在欣赏这一时期的名著时不妨注意这个法文化背景。

(选自2001年3月9日《文汇报》)

三、论《威尼斯商人》之布局(陈瘦竹)

法庭审判(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最精彩的一场戏,这早已成为定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许雷格尔(August Wilhelm Von Sehlegel,1767—1845)在《戏剧艺术和文学讲座》中曾说:“第四幕中审判场面本身就是一篇完美的戏剧,全剧中的兴趣都集中在这里。”哈兹列特同样认为:“自鲍西娅上场之前,到她下场之后,整个审判场面,真是戏剧技巧的杰作。”我们觉得,这种评价并不过分。在这一场中,有仁慈和残酷、友谊和仇恨以及欢乐和灾祸之间的强烈对照,有反衬、悬念和惊奇,抑扬顿挫,波澜起伏,以借约之矛攻借约之盾,造成情节的急剧转变。莎士比亚在这里运用各种戏剧技巧,确是达到非常圆熟的地步。

在鲍西娅上场之前,先由公爵进行审理。公爵早已设法调停,但是无效。所以公爵出席法庭之后,就向安东尼奥提醒对手是一个铁石心肠的“恶汉”。安东尼奥早有思想准备,“等待着他的残暴的处罚”。夏洛克在群众紧张的心情中,走上法庭。公爵劝告夏洛克大发慈悲,而夏洛克却公开表明对安东尼奥有仇,当面拒绝,并且威胁要到京城上告。巴萨尼奥从鲍西娅那里拿了钱来,所以在争论不过夏洛克时,愿意以加倍的钱来还债,可是又被拒绝。公爵再度劝告,夏洛克却以基督教徒虐待奴隶来为自己辩护,塞住了公爵的嘴。如果公爵所请的培拉里奥博士当天不能到场,公爵只能宣布延期审判。夏洛克始终占着上风,安东尼奥恐怕难逃厄运。展开戏剧冲突的矛盾双方,从全剧来说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但在法庭上,作为安东尼奥的辩护人的鲍西娅,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夏洛克的对手。莎士比亚写公爵审理案件,既表现了诉讼的应有程序,更重要的是为鲍西娅的上场作准备,让这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危急的情势下出现,以显示她的干练和才智。

莎士比亚在鲍西娅上场之前,先表现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间生死不渝的友情,再描诉讼。鲍西娅根据法律,宣布异邦人企图谋害基督教徒,他的一半财产归受害人所有,另一半没入公库,他的性命,听凭公爵发落。公爵不等夏洛克开口,就饶恕了他的死罪。可是在贪婪的夏洛克看来,夺去了他的财产,“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最后他不得不接受从此改信基督教和死后将财产交给女儿女婿两个条件,痛苦地退出了法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唐雎不辱使命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