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免费教学案» 正文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免费教学案

[12-02 20:25:25]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707
概要: 短暂的超然物外之后,总要回到现实中,所以体会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之后,作者不无怅惘地写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孤寂与失落之痛呢?正如英国诗人济慈所说的“忧郁总是同美丽之事物同在——那种注定要消逝的美丽之物”。短暂的独处之后,作者还是要回到令人憋闷的现实中来,正因为如此,月下荷塘式的暂时之美就显得分外的锥心刺骨而令人感伤了。这是自由的独处境界与不自由的现实人生之间的矛盾,也是一种对人生,尤其是人生中的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伤,其中,又暗含着对过去幸福欢乐的一种贪恋与向往。所以在品味苦涩之余,心绪又转化成对逝去的美丽的追想,自然而然引起强烈的历史同化感,也就是文章后半部所出现的“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所在的部分。 的确,月下荷塘的恬静和江南采莲的盛景,都是短暂而不可及的。这种怅惘和失落感,正是作者内心渴望宁静的一种情绪流露。 ⑶精华鉴赏 文章的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文辞优美,历来为人称颂。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带给人多重的审美感受。 一是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免费教学案,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短暂的超然物外之后,总要回到现实中,所以体会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之后,作者不无怅惘地写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孤寂与失落之痛呢?正如英国诗人济慈所说的“忧郁总是同美丽之事物同在——那种注定要消逝的美丽之物”。短暂的独处之后,作者还是要回到令人憋闷的现实中来,正因为如此,月下荷塘式的暂时之美就显得分外的锥心刺骨而令人感伤了。这是自由的独处境界与不自由的现实人生之间的矛盾,也是一种对人生,尤其是人生中的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伤,其中,又暗含着对过去幸福欢乐的一种贪恋与向往。所以在品味苦涩之余,心绪又转化成对逝去的美丽的追想,自然而然引起强烈的历史同化感,也就是文章后半部所出现的“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所在的部分。
   的确,月下荷塘的恬静和江南采莲的盛景,都是短暂而不可及的。这种怅惘和失落感,正是作者内心渴望宁静的一种情绪流露。
   ⑶精华鉴赏
   文章的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文辞优美,历来为人称颂。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带给人多重的审美感受。
   一是“通感”。它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读者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比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采用“通感”的手法,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觉,引起更加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
   二是“比拟”。它将物拟成人,或将人拟成物,或将一物拟作另一物。它不仅使描画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还能起到化静为动的神奇作用。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朵儿的”一句,“袅娜”“羞涩”两词可以让我们想象荷花仪态万千娇羞不已的媚态;又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一句,既有叶如人般亲密无间,又有挤挤挨挨的动态效果;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一句,叶子风姿绰约,流水含情脉脉,物静而情动,怎不惹人怜爱。
   三是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大量运用,产生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www.xuehuiba.com

仅在文章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等十一个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这些词除了精确表情达意外,在音节上更是给人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几段文字可以说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可以多让学生朗读,甚至背诵,以充分体会其文辞的优美动人。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作者漫步荷塘时的心态。这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
   参考答案:“另一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制,没有痛苦的世界。
   此时的作者与平时的作者相比是超然的,没有俗世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只有安宁和平的心境,是一个摆脱了现实困扰的“自由的人”。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欣赏这两段课文的语言美。
   参考作案:1。(略)
   2.参见精华鉴赏或问题探究。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仔细品味词语之间的差别,学会欣赏语言的美。
   参考答案:参见精华鉴赏。
   3.相关资料
   ⑴评论
   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著媲美)的散文家。他的重要性如很多评论家所公认,只要学校讲范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无论是朴素动人如《背影》,或者明净淡雅如《荷塘月色》,委婉真挚如《儿女》,从中都能感受到他的诚挚和正直。他既不满意陶醉于抒写琐屑小事的“言志派”,也不满意后来的所谓幽默派,写作态度严肃不苟,始终执著地表现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都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他的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20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不过有时令人稍感着意为文,不如后来的散文(如《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更成熟自然。《背影》只是质朴地叙说父亲送别儿子的一段场景,可他捕捉到一二不可言说的典型细节,注入了一股对劳碌奔波的老父的至亲深情,表现出小资产者在旧世界一生颠簸挣扎的可悲命运。这样,就很容易打动无数身受飘零之苦的人,不难解释为什么此篇能那样长久地激起读者的心潮了。
   节选自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第153页至第15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10 散文两篇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99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