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复习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 正文

复习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

[12-03 16:36:05]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840
概要:6.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参见前面导引部分。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于近代在日本九州发掘出来,证实了史书的记载。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习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扎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
复习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标签: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6.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于近代在日本九州发掘出来,证实了史书的记载。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习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扎

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7.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

安史之乱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分析、掌握。

①安史之乱造成的破坏: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治通鉴》卷222),“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引日唐书·回纥传》)。

www.xuehuiba.com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整个黄河流域,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画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②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安史乱起后唐王朝分崩离析,无力镇压叛乱,只得采取姑息政策,对安史部下的重要降将仍旧让他们做节度使,留驻原来的地方。于是,李怀仙做卢龙节度使,据河北北部一带;田承嗣做魏博节度使,据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李宝臣做承德节度使,据河北西部一带,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o三镇逐渐“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集于一身,“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们日唐书·李怀仙传》),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山东)·李正已等,都不听朝廷诏命,与唐王朝分庭抗礼。安史之乱以后,河北、河南、山东、江淮、关中等地都设有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节度使“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所有“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不接受唐政府命令。他们父子相承,兄终弟及,或军将自行拥立,事后胁迫中央承认,名义上是唐的藩镇,实际上是独立的小王国。藩镇割据局面,阻碍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兵力和财力,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唐末农民战争的重点是它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8.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孙思邈的成就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年代还不能确知,学术界认为在隋唐时期。

中唐时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书里,记载了:“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即硫磺、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可见其时人们已熟知火药的燃烧和爆炸性能。《真元妙道要略》记录了制成火药的方法。

据宋路振《九国志》记载,当唐哀宗天祜初,郑蹯进攻豫章时, “发机飞火”,把豫章的城门龙沙门烧了,他率壮士冒火登城,浑身都被烧伤。五代末、北宋初的许洞解说,“飞火H·是指火炮、火箭两种东西。在豫章的那次战争说明了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李春,隋朝建筑工匠,赵州桥的设计者。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的设计者却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赵州桥建成100多年后,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才简略地提到:“赵州汶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样才使人们得以知道安济桥是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除此之外,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无法查考其生平。李春对我国桥梁工程的巨大贡献将永载祖国史册。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在世界桥梁史上,石拱桥出现是比较早的。我国石拱桥更为悠久。大概在战国时已经有了石拱桥的建筑。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这在欧洲是14世纪才出现,就是法国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700多年,并且早已毁坏。

赵州桥全长52.82米,宽9.6米,桥上有3股道,中间走车马,两侧行人。赵州桥的净跨度长达37。37米,是当时中外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桥的跨度虽大,但拱高只有7,23米。因此桥面坡度平缓,有利于交通和运输。

孙思邈的成就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9.诗歌的黄金时代

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学习时参见前面导引部分。

本单元难点

1、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