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学导进之一
B.教师道德的标准
二.争论点的提出
辩论是解决争论点的方法.所以,任何辩论发生之前存在着多种意见分歧或利益冲突.
1. 定义:争论的基础可以以辩题的形式用一句话表示出来.
2.辩题的措辞:争论和辩论的辩题就是陈述对中心争议问题的明确判断.
A. 争论点.
B. 一个中心思想.
C. 客观的措辞.
D.准确陈述正方所期望的决策.
E. 辩题的陈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是肯定的.
Ⅳ辩题的要求及设置
一个好的政策性辩题应该做到以上五点,否则将会给辩论员带来许多困惑,也会使得辩论比赛大为失色.该如何拟定一个好的辩题呢?其实很简单,首先必须找出一个有所争议的题目,辩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辩论双方站在相反的立场上进行说服,如果没有争议点存在的话,就不可能存在辩论了.
在政策性辩论中,辩题的内容应该是违反社会现状的,也就是一项新的政策主张,他应该准备陈述正方所期望的决策.而作为反方则有两种选择,或者主张维持现状,或者针锋相对的提出与正方主张(也就是辩题)直接构成对立的相抗计划.这意味着在政策性辩论中,只有一个辩题,正方主张此一辩题,反方反对它,这个被称作单一辩题设置.
在传统事实性辩题和价值性辩题中则多采用双辩题设置.在此种设置中,有直接构成对立的两个命题存在,正方与反方有各自的命题,且双方都负有论证本方命题、驳斥对方论证的责任.
双辩题设置与单一辩题设置相比有着诸多不足之处.第一,双辩题设置有时会出现两个命题不出现直接对立的情况,这就使得辩题因为失却争议点(要求A)而变得不可辩.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出题者本身思考不周详,但是更多的是源于对于辩题的表述上的差异.比如在“真理越辩越明”此一辩题中,反方的正式立场是“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在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双方谁作全称判断的问题了.如果正方作全称判断,那么就意味着反方所作的是特称判断,反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某一真理A没有越辩越明,那么正方的主张就失败了.但问题是正方也可以要求反方作全称判断,即反方必须证明所有的真理都不会越辩越明,只要有一条真理是辩明的,那么反方的立场就失败了.在这里我们发现,如果要求正反双方辩题完全构成对立的话,双方都应该是全称判断才对,可是由于辩题本身并没有对此作出规定,因此造成了在策略上都选作特称判断,而使得双方辩题不构成对立,而双方所攻击对方的都是“全称”,这就使得正反双方和一个自己制造出来的对手作战,从而使得辩论的意义大减.
双辩题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于本身立场的荒谬性,以及措辞的含糊性.比如在“大学生应该以博为主-大学生应该以专为主”.的这样一对辩题中.它首先假定了又博又专的大学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成双方的对立.但在实际的运用中,这一假定都是首先被推翻了,辩论双方为了赢得比赛,在设计逻辑框架的时候为了避免因为本方主张的偏颇性受到攻击,一定作出一种实质上反对此中假设,但表述上又于本方辩题相近的论述.这样就使得在实质上辩题失却了争议点(要求A).双方的辩论成了对同一立场进行不同的表述,使得双方的争论成了纯粹的文字游戏.在政策性辩题中,虽然双方的主张是由辩论抽签决定的,但是辩论的主要焦点是在于证据的认定,而到了传统辩论赛中证据的认定变得并不重要了,重要在于逻辑以及理论上的攻击,而这种被建构起来的理论多半是一种在合理边缘作出有利本方的“歪曲”理解,之所以可以这样做就是在于这种辩题措辞的含糊性(要求D),另外一点,政策性辩论的主张,虽然这方与反方相反,但是这都是不荒谬的,就好比法庭中的辩论双方,虽然都为本方辩护,但实质上是为了使得“真相”不要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受到歪曲.而在传统双辩题中,一部分的辩题本身就被设置成荒谬的,因此造成了诡辩的必要性.可以说,在政策性辩论中,可以完全通过精心准备、细致研究完全排除诡辩的成份,而在传统辩赛中,精心准备的这一过程就是设立诡辩的过程.
单一辩题设置更能够符合要求B,即就一个中心思想进行辩论.辩论双方可以有很多争议点,但是核心的争论只能有一个,否则会造成辩论的混乱.比如,正方主张:我们应该通过男女平权法案和公民权力公约.我们应该把它分割成两个辩题使得辩论能够集中在一个中心思想上进行辩论.
另外我们要注意,虽然政策性辩题本身是不持平的,但是这种不持平应该表现在当正反双方达成平手时,评审员应该认定反方获胜,原因是正方没有成功的使得他们的动议得到通过,这就意味着要维持现状,而这恰恰是反方的主张之一,因此反方获胜.辩题本身的措辞不应该带有强烈的倾向或是感情色彩(要求C).
除此之外,辩题本身应该采用肯定句的形式,且内容上也必须是肯定的(要求E).因为如果采用否定的方式会使得正方双方倒置,一方面这于本身的辩论程序的设置不匹配,另外一点则是采用否定性的辩题会使得反方主张变得模糊不清,因为不应该禁止某项政策,不意味我们应该采用此项政策.比如,正方主张我们应该禁止同居行为,反方反对此一主张即我们不应该禁止同居行为,并不意味者反方主张或提倡同居行为.为了避免此一混乱,辩题必须严格符合要求E的规定.
举例来说,如辩题:应该禁止残酷和虐待性的在无助而可怜的动物身上作各类实验.就不符合要求C与要求E.
3. 假设和举证责任
(1)“现状”指的是事情的现存状态.
(2)两个视角:
①司法观点:假设支持,维持现状,在有正确的和充分的理由改变现状之前,事体的现存状态将一直保持着.在运用司法观点的辩论
[1] [2] 下一页
- · 大言不辩,软化对方立场
- · 孙子兵法在论辩中的应用谋略
- · 辩论秘笈之十八忌
- · 巧舌如簧的辩论技巧
- · 王老汉三言两语止恶战
- · 安全生产决定于安全意识之二辩驳论
- · 论辩知识
- · 辩论之重建
- · 初学者如何准备论辩赛
- · 论文答辩失败的几个原因
- · 以慢制胜--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 ·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 · 刘大娘临阵不乱,据理而辩
- · 辩论之重建
- · 孙子兵法在论辩中的应用谋略
- · 论如何观摩辩论赛
- · 辩论学导进之二-(1)
- · [辩论之道]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 · 辩论者的准则(五)
- · 陪练队员在整个辩论队中的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