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劳服管理局工作总结
4、保证就业实名制落实
在年初我们就明确了以推动各级就业平台切实发挥基层作用,全面落实就业实名制的整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东港的实际情况,全力推动就业工作社会化运行,在新年伊始就将全市就业工作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应责任单位和部门,同时以市政府及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确,并签订责任状,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发挥就业服务体系职能作用,多次组织召开劳动就业平台工作会议,进行深入的宣传和鼓动,20xx年底采取现场兑现工作成果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级就业保障平台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加强管理与指导,规范零就业家庭、劳动力资源、劳务输出等数据库,进一步做实各种基础台帐。通过建立有效的报表、报告制度,实行动态化管理,逐步形成了科学、规范、各方面紧密衔接的良性运作机制,形成对工作的有效监管,推动就业实名制工作的有效落实。
5、普惠制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20xx年是落实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规划的第一年,各级领导也格外重视。为了落实好这项“民心工程”,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了由培训成员单位以及基层就业平台工作人员参加的调度协调工作会议,明确培训工作职责、实施步骤和工作程序。在工作中首先是从基础工作抓起,加强宣传发动、夯实培训基础。通过采取电视台打广告,在《***》、《***》整版刊登普惠制培训政策解答,电台、电视台做跟踪报道,在人员相对集中地方竖立了大型的宣传板,出动宣传车,在农村集市散发传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宣传,为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氛围。
在培训机构建设上,根据普惠制培训工作要求,加强各培训机构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听取汇报、调查座谈、现场查勘、查证资料、综合评议的方式进行考察评估,经过***市组织验收,确立了六家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并将八家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纳入普惠制就业培训的范围,形成了以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职教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一体的全方位培训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各培训单位的师资情况合理分配专业及培训指标,注重教学质量,通过规范申报审批程序,做好跟踪监督检查,狠抓了培训班管理,强调学员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有力推动了我市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可以说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失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的失业保险工作重心是在参保扩面上,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完成,一是做好了失业保险的核定工作,强化失业保险的征缴与管理,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三核定工作,掌握企业参保人员基本情况,为扩大覆盖面打好基础。二是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的失业人员的管理,强化了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发放,严格失业金申领登记制度,确保不发生错发漏发,保证失业金的正常有效发放。三是与地税、社保等多部门联动,确保扩面工作扎实开展,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保费收缴力度,重点是私营和三资企业,扩大了失业保险覆盖面。四是同社保局沟通,作到参保人员共享,初步建立做实失业保险个人帐户,有效保证了我市失业保险工作的稳步开展。
7、加强软环境及职工队伍建设
今年我们通过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加强公示制度建设,加强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各种媒体的信息宣传工作,加强对就业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就业工作氛围。职业介绍所通过与电台联办热线栏目等方式,即让广大劳动者掌握了就业信息和政策,又扩大了影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Page]
在职工队伍建设上,根据宁市长的要求,把今年作为职工队伍建设年,全面加强了职工队伍各项能力建设。年初我们制订了《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管理考核方案》,把职工的学习、工作、廉政一并纳入考核方案,作为年度考核指标,重点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使职工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在思想上、组织上、业务上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结合开展“争五创十”活动,对科室布局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了劳动事务代理、培训科等基层力量。结合开展“八荣八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和讨论,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反对自由主义、反对骄傲自满等教育,推动广大职工同自由主义等丑恶现象做斗争,在职工中树立做人的骨气,工作的正气,全力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有力推动了单位风气的转变。结合各种会议与学习活动,由分管领导和业务科长组织带动全体职工学习就业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和倡导学习业务,钻研政策的风气,使我们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明显增强,推动了就业服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在20xx年的总体工作中,象参加省第三届创业成果展销会,参加***市就业扶持政策知识竞赛,参加***市劳动就业专题文艺汇演等各项工作,由于我们的队伍建设做的实,叫的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在肯定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我们的工作还要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困难,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就业稳定性依然不足。我市由于一方面离岗失业人员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等劳动者自身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部分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至我市就业稳定性不高,突出表现在灵活就业人员比重大,成为制约我市就业工作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就业服务工作仍需加强。应当说经过我们多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职业介绍和岗位开发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但客观地说,在就业岗位开发与职业介绍工作方面,仍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企业的空岗位报告制度还没有真正操作,非法职介没有彻底清理,没有形成以岗位带动就业的良好运作机制和氛围,就业服务工作任重道远。
3、社保补贴操作难度大。由于我市“4050”人员情况纷繁复杂,给“4050”人员的审核、认定造成很大困难,由于其群体大,分布范围广,加之资金需求量大,“4050”人员的发放工作形势严峻,问题突出,解决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