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炭行业劳动模范典型事迹简介(多人介绍)
高银俊,山西省太原市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302队队长。他从20岁来到东山煤矿,工作仅2年时间就从新工人成长为一名班长。为提高煤矿科技水平,1986、1987年仅20多岁的他连续试验并成功推广应用了单体液压柱和150kw机组。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劳模。1992年,担任副队长以来,他推行浅进度多循环作业方式,2.2m∏型梁3-4排支护方式的成功应用,使班产原煤由原来的200多吨提高到800多吨,月单产由1万多吨提高到5万多吨。
高富,47岁,同煤集团云冈矿综采二队队长,大同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10年,他针对GFSJ6800J-22-33型液压支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的与原设计工作面要求不符、员工操作方法落后、机电事故频发等问题,带头员工学习研究,仅一年的时间便破纪录产煤156万吨,占2010年全矿产量的1/3;2010年,该队8824工作面,在推进中,突然遇到严重的“冲击地压”,工作面“闷墩”声接连不断,底鼓严重,巷道断面严重变形,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他连续10多个小时盯在井下现场,细心观察、与工友们一道重新调试运输设备,直到转载机正常运转他才出井。
杨保国,39岁,党员,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矿综采工区区长。他十九年如一日,天天深入井下现场,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他都盯在现场,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自2010年以来,综采工区连续五年被辛置矿评为优胜集体和红旗集体,从2010年起连续被集团评为模范集体,2010年被临汾地区评为先进集体,被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授予模范集体,同时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集体特等功”,2010年获得临汾劳动竞赛委员会集体二等功。2010年被集团评为“模范集体”。他本人连续六年被辛置矿评为劳动模范。
温计锁,42岁,山西省柳林同德公司井下机电付队长。他1984年10月毕业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 同年参加到柳林同德公司矿井一线工作。从一个最基层的机电工到机电组长、代班长,再到井下机电付队长、井下机电队长,23年如一日,默默地在地层深处耕耘着,至今仍战斗在矿井深处第一线。20多年来,在井下艰苦的环境中,他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一心扑在工作中,做到了全年全月出满勤,每年累计平均出勤都在 360多个工以上。每当矿井有重大任务时,即使家里有天大的事也从不耽误工作,甚至于在父亲病危期间也因工作需要坚守在第一线没有回家。
李新顺,55岁,党员,中专,山西省临汾西郭天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星坑口主任。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重中之重。他为了坑口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他呕心沥血的培训人才,发展人才,使人才的待遇与市场接轨,从而留住了人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年产9万吨的坑口短短几年就提升到30万吨。
陈有力,34岁,沈阳集团红阳三矿刨煤队队长。他参加工作16年来,从一个采煤工人,成为了一个驾驭国际领先采煤技术的刨煤队领路人。他利用废旧综掘机溜子设在机尾三角点,架设档板和液压挡烯板的办法,只用5000元的材料费就解决了德国人开口20万才能解决的问题;他连续7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连续三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劳动模范标兵,多次被公司评为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公司唯一的技术标兵,被辽宁省政府授予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
李自友,51岁,兖矿集团鲍店煤矿掘进三区掘进队长,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1977年参加工作就从事掘进工作,从工人到班长、队长,这一干就是30个春秋。由他带领的掘进三区532队,每年都完成任务的150%以上,工程优良率达到100%,成为鲍店煤矿掘进区队中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他关爱社会、乐于奉献,是名副其实的“矿山雷锋”。他在自家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捐千元帮老家打井;护送离家出走的外地学生回家;冒死抢救被熏倒在地窖的乡亲;无偿赡养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为抗洪救灾捐款2000元……,他做得好事数不胜数,而对自己做的好事,却从不声张。他被矿工们亲切的誉为“矿山雷锋”。
马力,42岁,皖北煤电集团卧龙湖矿瓦检放炮员。他1983年成为一名煤矿工人,20多年来,他上班从未迟到、早退过,累计加班600多个。工作中自觉维护所在班组和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排查安全隐患百余起,帮教“三违”人员不计其数。特别是2010年1月6日中班,马力凭借过硬的业务知识和处变不惊的良好素质,带领40多名工友实现自救。其中两名职工被瓦斯熏倒在地,他采取挤压心脏等系列急救措施使两名职工成功获救。
李传忠,33岁,技师,山东淄矿集团公司埠村煤矿二井下运队电气维修工。入矿十四年来,他凭着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结合多年维修经验,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断法应用到设备维修中;他可以通过观察设备的运转、倾听设备发出的声响、用手触摸运行设备的温度以及询问司机设备运行情况等四项绝招,一针见血的发现设备症结,做到手到病除。通过不懈努力,经他手进行的技术革新达到40多项,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成为矿区公认的革新能手、技术大拿,被亲切地誉为“矿山许振超”。
王玉海,52岁,枣矿集团王玉海柴里矿矿长。他自参加工作以
www.xuehuiba.com 来,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一直干到矿长。他潜心致力于企业经济发展实践与前沿科学理论研究,全面推行学习型组织创建,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以“以人为本、从严治企”为方略,以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坚持不断地创新探索,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成熟的管理机制,形成了独具企业管理特色的“三三机制”、“四种理念”、“五个意识”的企业文化体系,树立了“持续学习、多元发展、文明富有”的共同愿景。潘贵柱,44岁,四川芙蓉集团红卫煤业公司矿长。他1985年从重庆煤校毕业后,一直工作在煤矿。2010年任矿长以来,红卫煤业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克服了赋存条件差、资源枯竭、煤层薄、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连年超额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创造了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职工年均收入以每年10%的比例稳定增长。特别是2010年,公司提前完成煤炭资源量30万吨;掘进9500米;安全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矿井质量标准化达一级;职工年均收入突破2万元,位居芙蓉集团公司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