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学设计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您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啊,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您别出去了。”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www.xuehuiba.com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里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驰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了极大的震憾,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
“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时拥抱着的父子。静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用原文回答“爸爸”每晚到屋外去的原因。
(2)元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雪中的爸爸的?
(3)元元的爸爸冬天咳嗽,怕影响元元的学习,只好到外面去。那夏天到屋外,又是什么原因呢?
(4)“这个小屋负荷太重”一句中的“负荷”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神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
(2)做完作业,精神松弛下来,忽然听到窗外的咳嗽声。
(3)表面上是去观棋,实际上仍是怕呆在家里影响元元学习。
(4)屋子小,一家人生活、学习又都在一个屋子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研读望父买橘,理解父子深情。揣摩品味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平实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选文《白雪塑像》虽语言平实却富含情味,鼓励学生谈出阅读感受,体味亲情,激发爱心。
二、研读“背影”描写,理解父子深情
1.教师范读课文第六语段,学生勾画出描写父亲穿戴和动作的词语。然后合上课本,完成填充练习。
(投影)
我看见他戴着________,穿着黑布________,深青布________,___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__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的表现力: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语表现出父亲举动艰难。写他平地走路,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很准确。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像;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把爬法写得更细致。“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又点出爬的困难。动作描写,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细腻而简练。
2.学生自由诵读,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父亲买橘子这样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2)“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明“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3)下面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的区别在哪里,试作分析。
①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②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来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受累费劲心思反而高兴。父亲的艰难举动充满感情,饱含深意。买来橘子,父亲觉得为儿子做了一件事,心里感到欣慰和满足。“似的”很有表现力。
(2)“我”两次流泪是因为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之泪。
流泪后,怕被父亲看见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了对父亲的怜爱之情。
(3)“等”“再”表现一直注视着父亲的背影,依恋之情多么深切。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字不可少。
小结: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最精彩最动情的形象定格,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在作者,更有读者的心中。因为它是感情的浓缩与展现。
三、揣摩语言,理解父亲爱子之心
1.送行,是课文中记叙最详尽的部分。请学生速读送行情节,选几个恰当的词语,按顺序概括这部分记叙的内容。
明确:决定亲送、过江、进站、买票、讲价、登车、拣座、买橘、话别。
2.文中记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的四句话,朴实平常,但把一位身处逆境,步履蹒跚的父亲爱子之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抓住这四句话“缓缓咀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