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免费教学案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993次
概要:晏子治东阿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晏子及作者刘向的相关知识; 2、掌握实词“数”“谢”的常见用法; 3、掌握虚词“乃”的用法; 4、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方法与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完成课文大意理解;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综合能力及概述情节内容的表达能力; 3、学生比较景公的三次态度,感悟并评价晏子和景公的待人处事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办事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善于从景公的言行中吸取教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判人事物的认知体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比较景公的态度及晏子治阿的前后策略,使学生明白如何去评判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 教学过程 导入(略) 一、诵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加强诵读指导,注
晏子治东阿免费教学案,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1、了解晏子及作者刘向的相关知识;
2、掌握实词“数”“谢”的常见用法;
3、掌握虚词“乃”的用法;
4、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方法与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完成课文大意理解;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综合能力及概述情节内容的表达能力;
3、学生比较景公的三次态度,感悟并评价晏子和景公的待人处事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办事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善于从景公的言行中吸取教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判人事物的认知体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比较景公的态度及晏子治阿的前后策略,使学生明白如何去评判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
教学过程
导入(略)
一、诵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加强诵读指导,注意景公三次语气及态度的变化,晏子第一次的回答要读出委曲哀怨之情,第二次要读出内疚无奈之情)
二、复述
学生结合注释及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
三、练习
小黑板出示文言知识的练习
1、解释实词的含义:
景公召而数(shǔ)之曰 《晏子治东阿》 ( )
数(cù)罟不入洼池 《寡人之于国也》 ( )
数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shuò)化 《离骚》 ( )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shù)次乃至十数(shù)次之阻力《论毅力》 (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shù) 《琵琶行》 ( )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晏子治东阿》 (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 ( )
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 )
www.xuehuiba.com
晏子治东阿教案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晏子及作者刘向的相关知识;
2、掌握实词“数”“谢”的常见用法;
3、掌握虚词“乃”的用法;
4、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方法与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完成课文大意理解;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综合能力及概述情节内容的表达能力;
3、学生比较景公的三次态度,感悟并评价晏子和景公的待人处事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办事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善于从景公的言行中吸取教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判人事物的认知体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比较景公的态度及晏子治阿的前后策略,使学生明白如何去评判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
教学过程
导入(略)
一、诵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加强诵读指导,注意景公三次语气及态度的变化,晏子第一次的回答要读出委曲哀怨之情,第二次要读出内疚无奈之情)
二、复述
学生结合注释及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
三、练习
小黑板出示文言知识的练习
1、解释实词的含义:
景公召而数(shǔ)之曰 《晏子治东阿》 ( )
数(cù)罟不入洼池 《寡人之于国也》 ( )
数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shuò)化 《离骚》 ( )
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shù)次乃至十数(shù)次之阻力《论毅力》 ( )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shù) 《琵琶行》 ( )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晏子治东阿》 (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 ( )
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 )
www.xuehuiba.com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记 《孔雀东南飞》(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
2、理解虚词的含义:
君乃反迎而贺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乃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阿姆谓府史:“何乃太区区!”
3、请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君乃反迎而贺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四、探讨
1、分析讨论景公对待晏子的三次态度的变化,指出景公为什么不能正确评价晏子的所作所为?如何评价景公?
引导: 数(责备)―――迎而贺(赞赏)―――下席谢(道歉)
“兼听则明,偏信则废” ( 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妄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2、对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策略,你作何评判?有何感想?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铸剑》教学设计
分类导航
推荐热门
- · 秋水
- · 《兰亭集序》免费教学案4
- · 晏子治东阿免费教学案
- · 劝学
- · 拿来主义 免费教学案示例二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 · 《善良》免费教学案
- · 《沁园春·长沙》免费教学案6
- · 《跑警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