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课时安排例一» 正文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安排例一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191
概要:3.第三部分:回忆往事,写对刘和珍的印象,介绍她的为人。4.第四部分:(1)深刻有力地揭露反动派的凶残、下劣;(2)表达了极为强烈的悲愤情感;(3)号召人们从沉默中爆发。5.第五部分:(1)详细介绍刘和珍等遇难的经过;(2)热烈地赞扬刘和珍等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从容不迫、互相救助的革命精神;(3)连用反语,揭露并控诉了反动派空前残暴的罪行。6.第六部分:(1)明谈对请愿的看法,暗里号召改换战法;(2)指出死难者的长远影响。7.第七部分:(1)赞颂烈士的精神,说明革命青年死难的意义;(2)号召真的猛士奋然前行 www.xuehuiba.com ,进行更有效的斗争。(二)理出文章的思路作者先说明写本文的缘由、意图,再回忆往事,谈对刘和珍的印象,介绍她的为人,然后激愤满腔地揭露反动派的极端的凶残和下劣,号召人们从沉默中爆发。随后又具体地记叙烈士殉难的经过,控诉反动派的凶残,接着由社会上的反应,说明对请愿的看法,最后进一步说明革命青年死难的意义,号召革命者进行更有效的斗争。第三课时(一)分析第二部分(重点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安排例一,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3.第三部分:

回忆往事,写对刘和珍的印象,介绍她的为人。

4.第四部分:

(1)深刻有力地揭露反动派的凶残、下劣;

(2)表达了极为强烈的悲愤情感;

(3)号召人们从沉默中爆发。

5.第五部分:

(1)详细介绍刘和珍等遇难的经过;

(2)热烈地赞扬刘和珍等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从容不迫、互相救助的革命精神;

(3)连用反语,揭露并控诉了反动派空前残暴的罪行。

6.第六部分:

(1)明谈对请愿的看法,暗里号召改换战法;

(2)指出死难者的长远影响。

7.第七部分:

(1)赞颂烈士的精神,说明革命青年死难的意义;

(2)号召真的猛士奋然前行

www.xuehuiba.com

,进行更有效的斗争。

(二)理出文章的思路

作者先说明写本文的缘由、意图,再回忆往事,谈对刘和珍的印象,介绍她的为人,然后激愤满腔地揭露反动派的极端的凶残和下劣,号召人们从沉默中爆发。随后又具体地记叙烈士殉难的经过,控诉反动派的凶残,接着由社会上的反应,说明对请愿的看法,最后进一步说明革命青年死难的意义,号召革命者进行更有效的斗争。

第三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重点)

1.哪些词语突出地表达了赞颂猛士的情感?

叠用“敢于”,强调了猛士的勇敢精神,同时自然地流露了赞颂之情;用“怎样”表明了猛士“哀痛”和“幸福”的程度,这也是对猛士的革命幸福观的赞颂。

2.“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样的说法,有什么好处?

实际含义是希望尽快地结束这样的世界。这是委婉的说法。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说,使思想的锋芒含而不露,更耐读者寻味。

3.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写本文的目的,是要人们永远记住反动派的这笔血债。从上段的“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和“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等处可以看出。

(二)分析第四部分(重点)

1.第一自然段,感情强烈而深沉,揭露深刻而有力,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在表现上起了重要作用?

(1)用否定句,寓肯定于否定之中,突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下劣;

(2)用转折、递进关系的句子,加强了对感情的表达,加强了揭露的力量;

(3)在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如:“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况且……便何至于……”

2.第二至四自然段:

写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这部分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几段与上一段的关系是什么?

(1)目的是证明反动派的凶残和下劣;

(2)用转折与递进关系的句子,举事实突出并证明了上一段所说的反动派出人意料的凶残和下劣。

3.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现了极深的悲痛与极大的愤怒;

(2)“懂得”,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感情沉痛而愤慨;

(3)指出当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条道路,两种前途,实际上是号召爆发。

这一部分思想犀利锐敏,感情深沉强烈。

第四课时

(一)分析第七部分(重点)

1.第一自然段:

这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竟会”、“竟至”、“竟能”这三个词组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作

www.xuehuiba.com

用?

(1)承上启下:总结、照应前文的“凶残”、“下劣”;用“从容”引出下文对烈士的赞扬。

(2)三个词组都突出了出乎意料之感;同时,又分别准确地表达出了爱憎分明之情。

2.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与前文的关系怎样?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1)这一段是承接上文来阐述的,同时,又照应了前面的第三、第五部分;

(2)这一段,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3.第三自然段:

这一段中的“微茫的希望”是什么意思?

说明斗争的道路是漫长的,但胜利是有希望的,从而激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地前进,进行更有效的斗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