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 正文

游褒禅山记

[12-02 20:03:4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413
概要:3.读析第4段。(1)教师范读,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何可胜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4.略讲第五段。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这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见过,是哪一篇呢?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小石潭记》。好处:①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二、总结、扩展总结文章中心思想。作者从古人“有得”谈起,接着以“有志”为中心进行分层议论,在“至”与“悔”上作文章。先说“至”,作者肯定“非有志者不
游褒禅山记,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3.读析第4段。

  (1)教师范读,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文漫灭。

  (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

    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

    从“何可胜道也哉”中,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4.略讲第五段。

  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这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见过,是哪一篇呢?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小石潭记》。好处:①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二、总结、扩展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作者从古人“有得”谈起,接着以“有志”为中心进行分层议论,在“至”与“悔”上作文章。先说“至”,作者肯定“非有志者不能至焉”,说明“有志”是“至”的首要条件。而后又用两个“亦不能至也”,说明“力”和“物”在一定条件下对“至”也会起决定作用,因此,“有志”还不能说是充分条件。最后通过对比“力足以至而不能至”和“尽吾志也不能至”两种情况,得出“有悔”和“无悔”两个不同的结论,从而强调“有志”的必要性,这正是作者的“所得”,也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三、课堂练习

  1.整理虚词“其”字的用法(结合课后练习三)。

  2.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四

附: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3] [4]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