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教育跨越发展 争当盐城教育排头兵
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奋力爬坡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主要问题是: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方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适应,素质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不够强;学前教育比较薄弱,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城乡、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实现教育公平任重道远;高中教育质量仍需提高,考取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人数亟待突破,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与全县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发展还不适应。加快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必须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和重点内容。我县全面小康已进入攻坚阶段,“十二五”期间要向更高水平小康迈进,把阜宁建设得更强更富更美好,这既是阜宁加速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追求。强县必先强教。当前,区域竞争已发展成为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知识、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主动权。阜宁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随着全县工业集聚、高效农业、交通格局、城市建设等大变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金沙湖、优质盐矿、黄河故道、多条国家级航道、城乡统筹万顷良田工程等重要资源的加快开发,我县已经到了一个劳动力需求结构明显变化、人才需求急剧膨胀和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的时期,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迫切。加快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小康、把阜宁建设得更强更富更美好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办一流的教育,才能培育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地区。客观分析全县教育现状,我县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发展速度全市领先,在基础投入、教育管理、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市一流县份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期,国家和省分别出台了十年教育规划纲要,标志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教育事业已经跨入科学发展的崭新历史阶段。大好机遇极其宝贵,发展教育的春潮持续高涨。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珍惜机遇,拼搏争先,奋发有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动教育事业新的跨越,加快人力资源大县向人才资源大县的转变,努力使教育成为阜宁最重要的特色品牌,教育优势成为阜宁最突出的发展优势。
二、把握工作重点,深化教育改革,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育优先、育人为本,坚持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规划‘十二五’,重在前三年”,到2013年实现“强势推进新跨越,争当盐城排头兵”的目标。具体要实现“三个基本”,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创建省优质园60所;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中考优分率确保全市第三,力争第一;基本普及残疾少儿15年免费义务教育。达到“四个全面”,即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高考本科进线率实现倍增,本科进线数确保全市第三,力争第一,考取清华、北大8人以上;职业教育全面接轨阜宁新兴产业,增设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3个以上,对口高考质量确保全市第一;全面完成“一镇三中心”和“一主两翼”学校建设;全面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培养名教师100名、名校长10名,培植名学校l 0所。
1、加快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人生起点的公平、发展机会的均等。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一要加快建成“一镇三中心”。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布局调整既定方案加快实施,到2011年,各镇(社区)建成“一镇三中心”,2012年撤并所有农村教学点。201 1年各镇(社区)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并达到省优质园标准。二要不断扩张“一主两翼”优质资源。办强县城义务教育集团校,全面推进集团校内各校区优质教师资源均衡,2011年达到全面均衡。2011年在南城区建成明达中学高中部、新区实验小学和l所高水准幼儿园;开发区、澳洋工业园各建成1所规模初中、1所规模小学、1所规模幼儿园。2012年完成阜师附小香港路校区扩建工程。三要尽快缩小“两个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继续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新招录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任教,实行城乡教师“青蓝结对”和农村教师进城顶岗培养制度,每年为农村学校培养教师300名。缩小校际差距。2011年,“一镇三中心”建设到位后,各镇(社区)要确保“三中心”校园绿化率达40%,其余地面全部实现硬质化;各学校破损课桌凳全部更新,并增添食宿和卫生设施。2012年,全面完成“校安工程”校舍加固改造任务。2013年,各学校“四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建设达到省定标准。
2、加快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立业之本。一要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 www.xuehuiba.com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心智的火焰,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扎实开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各规模学校都要创建一个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二要把握质量提升重点。向校长要质量。校长是学校之魂,要把抓质量作为校长的第一要务,校长必须做到“四个一”。每天听课不少于一节,每周参加教研不少于一科,每旬开展学情调研不少于一回,每月参加质量分析不少于一次。继续实施校长认标上岗制度,对质量考核滞后学校的校长实行诫勉谈话、降职、撤职等处理手段。质量考核后三分之一的学校,干部、教师一律不得提拔,一律不得评为“双百佳”、“双十佳”。向课堂要质量。深入开展打造听课特色校活动,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和教学大比武活动,促使广大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提高优课率。向教研要质量。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年”活动,突出有效教研,落实校长、分管校长等人员的教研工作责任,确保教研工作求真务实,每年评出20个窗口教研(备课)组,连续三年入选,奖励教研经费5万元。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严格实行质量考核。对质量提升有功人员,在提拔、职称晋升、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每年组织评选“双百佳”、“双十佳”活动。对连续三年获得同一称号的教育工作者授予“教育杰出成就奖”,奖励5万元;对连续五年获得同一称号的授予“教育终身成就奖”,奖励10万元。继续设立“清华北大奖”,对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奖励5万元,其任课教师集体奖励5万元。
- ·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展示方案
- ·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案)1
- ·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设计与应用
- · 数学口算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方案
- · 飞翔的信念
- · 一首歌和一场战争
- · 理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