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在清华大学演讲实录
第二点:街区要小。可是中国好多城市在过去几年的规划中,一定是大块马路、大的广场、大的绿地,整个城市的积累都让这些东西给割断了。
第三点:要有足够的密度。在中国任何地方都要限制高度、密度、容积率,要做花园式的城市,其实要做花园的时候就可以跑到农村去,那都跟花园一样,之所以要为成一个城市,就是要享受一个城市的繁华。
前几年我在选择土地的时候,就选择建筑密度最高的点——北京的 CBD 。选完后,各个专家和 领导都说 CBD 的楼太高了,交通太拥挤了。实际上只有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区,把它的密度提起来,这个城市里面的商业机会才会
多,而且这个密度提起来不一定是增加交通的压力,反而是减少了交通的压力。如果说像铺大饼一样,在一个城市里整个都铺开的话,交通量就会增加,如果密度比较大,有一些地方我们就可以不开车了,因为人步行就可以走得到。还有就是它把平行的交通、汽车的交通,变成电梯的垂直交通,这样的话你看,就不见得是增加了交通压力,而反过来是缓解了交通压力。
前两天在《财富》论坛上,这些关于城市建设的题目,我老婆张欣去发言,她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应该提高密度,尤其是在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地方,结果这个文章被登出来了,把我老婆的观点批评一通,而且完全政治化了,说你看这些房地产发展商为了赚更多的钱,还说要把密度提起来。写完后我也没在意,后来这篇文章被挂到新浪网上,新浪网上就 24 小时骂得铺天盖地的。其实这本来是一个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让大家判断的事情,结果被弄成这样。
第四个要点:不同年代的建筑一定要并存。而中国只要建设一个区域,一定有个词叫 " 三通一平 " 、 " 七通一平 " ,就是把地面上拆得干干净净,拆干净后还要挖上十几米的土。
这一次我到纽约的一个朋友家,这个朋友住在 SOHO 区,他也是世界上排在前几位的富翁,原以为去这样一个富翁家,不知道他们家会如何豪华,去了以后才发现他们家住在纽约当时的巧克力厂的七层,而且他们的电梯还是那种打开铁栅栏,没有按钮,是一个摇柄往上摇,如果到了七层开过了,还得先往上摇,再往下摇,才能把电梯跟七层对到一起,才能上去。到他们家后,他们家像厂房一样。转了一圈就到了屋顶,屋顶非常漂亮,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被炸的世贸大厦。后来我发现在非常漂亮的屋顶上面有一个奇大无比的水塔,说是这是过去巧克力厂的水塔,现在他们家都把垃圾放到里面去。我说为什么不拆掉,他说在纽约超过 30 年的建筑都是文物,一定要保留下来,站在他们家七层看到所有的水塔都是保留下来的。实际上这就跟一个社会一样,我们现在强调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要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种各样的人都要有;一个城市要能够发展起来,对建筑而言,明朝的建筑要保留,清朝的建筑要保留;国民党建的也要保留,苏联人帮我们建的也得保留,它是一个记忆的延续,而我们现在整个城市都是大拆大建,别说 30 年, 300 年的也拆了。而且拆掉以后,还说这些太脏太旧了,拆了以后我们搬到另一个地方,这实际上把真正的文物都破坏了,搬到旁边的都是复制的古董。所以我想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这本书上说的这四个要点,这四点是我做房地产开发这十几年来深有的体会。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每个城市要有每个城市的特点,而不要简单的模仿。模仿别的城市,失去你这个城市的根,失去你的特点,是建不好的。第二,一个城市要建设得好,一定是靠市场的力量去配置资源,用市场的手段去配置资源,如果靠计划体制的手段,靠行政命令的力量,靠某一种政治力量,说把这个土地交给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话,是建设不好城市的,尤其在当今非常非常的困难。
去年五月份我跟我老婆去圣比得堡参加建筑师扎哈·哈地德的一个颁奖,是建筑界最高的奖。之后再到莫斯科红场,红场好几个建筑师拿出地图来说红场的附近有个柯布西埃的建筑,柯布西埃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鼻祖,所有的人都想去看。看了地图,发现这个建筑就在红场的旁边,于是我们就走着过去了,沿路问莫斯科人,问了 10 多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好不容易到了,说前面就是柯布西埃的建筑。我们一共大概有五六个建筑师,到了柯布西埃建筑门口以后,所有的建筑师都说这不是柯布西埃的建筑,柯布西埃怎么是这样差的建筑,真是破烂。其中有一个建筑师说柯布西埃在作当代建筑的时候,有五个要素,第一窗户是一排一排的,第二个是地下一层一定是不住人的,另外它的屋顶是可以上去人的……他看完以后,觉得好象符合这五要素,然后我们就转着看,结果在马路边上发现有一个大的牌子,这个牌子让泥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都看不清了,我们仔细一看发现这就是柯布西埃的标志。大家愣了一分钟之后,都不说这个建筑不好了,都在敬仰这个建筑。等我们再看,我发现这个房子里面有按摩的,有像我们中国卡拉 OK 的,有卖飞机票的,有大铁门停车库,完全搞得破破烂烂的。当我看到这个,我就想起意大利、法国对建筑大师的作品是如何对待的。所以在一个法制的环境才能把这个城市建设好,如果不搞市场经济,像前些年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设不好的。
我谈就谈这么多,现在开始提问。
听众 1 (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你觉得现在中国城市的根在什么地方,中国城市与世界城市有什么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