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辩的智慧
[08-08 18:09:01]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辩论技巧 阅读:8586次
概要:辩论中最为推崇的是雄辩.雄,意味着强有力,在辩论中具体表现为卓越的智慧,钢铁的立论,出色的言辩所形成的恢宏整体之势,从而明辨是非,据理制胜. '99国际大专辩论会尘埃落定,我们西安交大辩论队被评委认为是"雄辩风格的重塑"(1999年9月3日《中国青年报》),势如"大漠风沙"卷走了A组冠军奖和最佳辩手奖,更有媒体称为"雄辩天下"(《三秦都市报》1999年9月4日版标题),看来认为我队是雄辩风格已是众口一词,并且皆以赞许的口气来评价这种风格.那么这种雄辩风格的队伍是如何塑造和训练出来的?其指导的思想和体现出来的智慧是什么呢? 滔滔雄辩离不开卓越的智慧,而这智慧在辩论中体现为铁立论、美意象、快思维三大要素. 一、 铁立论 立论是指对某个观点提出本方看法和理论的逻辑过程,也就是树立本方旗帜的过程.铁立论是指立论是坚固如铁,也要凝重如铁.只有坚固如铁才有抗击打力,凝重如铁才能简练而富有打击力.这里面真实的含意是辩论不是搞学术,要让你的理论、事实所推
雄辩的智慧,标签:辩论赛技巧,辩论的技巧,http://www.xuehuiba.com
辩论中最为推崇的是雄辩.雄,意味着强有力,在辩论中具体表现为卓越的智慧,钢铁的立论,出色的言辩所形成的恢宏整体之势,从而明辨是非,据理制胜.
'99国际大专辩论会尘埃落定,我们西安交大辩论队被评委认为是"雄辩风格的重塑"(1999年9月3日《中国青年报》),势如"大漠风沙"卷走了A组冠军奖和最佳辩手奖,更有媒体称为"雄辩天下"(《三秦都市报》1999年9月4日版标题),看来认为我队是雄辩风格已是众口一词,并且皆以赞许的口气来评价这种风格.那么这种雄辩风格的队伍是如何塑造和训练出来的?其指导的思想和体现出来的智慧是什么呢?
滔滔雄辩离不开卓越的智慧,而这智慧在辩论中体现为铁立论、美意象、快思维三大要素.
一、 铁立论
立论是指对某个观点提出本方看法和理论的逻辑过程,也就是树立本方旗帜的过程.铁立论是指立论是坚固如铁,也要凝重如铁.只有坚固如铁才有抗击打力,凝重如铁才能简练而富有打击力.这里面真实的含意是辩论不是搞学术,要让你的理论、事实所推出的观点都达到可触可摸的程度才可以.所谓说理也多种方式,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这就要求立论及相关的逻辑极为简洁表达流畅有层次.在今年赛制做了很大个性的情况下,原来一、二、三辩9分钟的陈词由一辩一个人用3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那么这种既坚固又简练的铁立论几乎是整场辩论最最重要的环节了,特别是要体现一种雄辩风格的队伍,其基本的前提就是以立论取胜,"用逻辑上同意的观点去打击对方"(北大孙东东教授语).以南洋理工大学对西安交大这场半决赛为例,针对我方"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的立场,我方的基本逻辑设计为:
1、 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由社会科学来研究发现的,对发展知识经济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2、 社会科学才能让知识经济观念深入人心.
3、 如果说自然科学带来的是便利,那么社会科学带来的就是秩序.表现为政治科学应用带来的政策,伦理科学应用带来的伦理秩序,教育科学应用带来的教育体制创新等方面.
基本类比:发展知识经济像一曲磅礴的交响乐,而社会科学充当的是指挥的角色.指挥给乐队带来有序,他更能解决关键问题,所以他更重要,同理,社会科学更重要.
有了这样铁的逻辑和立论,我们的辩手才能进退有序,体现出一种高空打击,在对方阵地上作战,直面交锋的气势.从而收到雄辩的效果,体现出雄辩(而不是强辩)的风格.在具体战场的对抗、分布上,表现如下:
1、 规律论打击对方自然科学是制高点的观点.
2、 社会科学引论打击对方"自然科学一剑封喉"的观点.
3、 人论打击对方工具论."工具理性背后,永远是人类理性的智慧之光."
没有铁立论就无法雄辩,但有了铁立论也未必就能雄辩滔滔,因为在辩论中,双方都被设定了稍显极端的立场,在立论及相关的逻辑连接中难免有弱处,这就要求要在弱处设防,以免"千里之堤,毁于一穴".比如在上面这个辩题中,对方会认为无论是引导也罢,发现自然科学作用也罢,其实都是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服务,结论自然该是自然科学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来决定用"两手论"来设防:社会科学一手引导、规范自然科学,一手给全社会带来秩序.这样在大背景下重新勾勒了社会科学的轮廓和形象.另外关于决赛辩题,对方在场上一直用"大家都这样认为"来证明美是客观存在,有客观标准.我方则用"美具有主观普遍性"来设防,并用西施、貂婵,来解释这种普遍性是来源于人们的口碑和经验传袭.
只有处理好上述环节,才能进退有序,可攻可守,雄辩滔滔.另外要再强调的是,辩论不是搞学术,很多理论在辩论强制的时间限制下无法使用,这些理论就像重武器一样,往往在辩论场上令人感到沉重得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有的专家总是说应该用什么什么样的理论,其实对辩论感悟深的时候就会知道,辩论的立论其实是一种合金理论,既需要创造,又需要简练实用.否则,只能有事倍功半.
二、 美意象
俗话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因为菩萨低眉更富有摄人心魄的魅力.而我队今年出于风格上风格上的考虑排出了"金刚队",按《中国青年报》的说法是"4个威猛的小伙子往场上一站,阳刚之气咄咄逼人",这样的队伍能体现出美的意象吗?很多人都表示怀疑.
我认为:由异性共同组成的队伍有阳刚阴柔之美(如复旦一女三男阵型),纯女生组成有了阴柔之美(如南京大学四女将),但四涵的美的意象,"杏花春雨江南"是美,难道"骏马秋风蓟北"就不是美?和风细雨是美,大漠风沙就不是美?我们就是要体现出雄辩者的气势,要的是严谨、庄重、气势恢宏.话说回来,美意象毕竟是感性层面成分居多,不单是理论逻辑推出结论就能让别人也同意你的看法,在我们决定排出"金刚队"以后,强调一种恢宏及整体力量均衡的气势之美的理念,但这种气势之美的意象要是一味的金刚怒目则很容易演化为一种强横,所以在训练中我们用"强调整体风格之美、强调个性风格之美、强调文采意象之美"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训练.
四位金刚列队,其风格最理想的是体现为真理而辩的英姿,要在辩论中体现出一种稳重、诚挚而有大将风度的气质.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新南威尔士大学四位极富动感的女辩手,正是她们的"跳来跳去"更衬托我们四位辩手"列堂堂之阵,树正正之旗"(点评嘉宾张路先生语)的真实内涵.我曾在多种场合讲过,这句评价令我直欲落泪,因为这正和我想在国际大赛中要体现出的意象契合.
当然,要形成这样一种气势之美的感觉与风格,是要下一番水磨功夫的.
首先,辩手要具有一股正气,辩论,说到底是一种人格之辩,作为辩手在场上场下都要有一种为弘扬正气而辩、为真理而辩的气势.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在训练中、生活中都应该引导辩手"养气",用一种健康的、积极的人格慨然而辩.其次,要让辩手增益底气,底气足才能慨然而辩,知识底蕴足才能雄辩.为此,我们每日上午安排种类讲座,下午还有写作、思维训练,而我们队员强烈的求知欲更保证了自我的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人格、思想、知识的充实是雄辩之美的基础.
辩论中最为推崇的是雄辩.雄,意味着强有力,在辩论中具体表现为卓越的智慧,钢铁的立论,出色的言辩所形成的恢宏整体之势,从而明辨是非,据理制胜.
'99国际大专辩论会尘埃落定,我们西安交大辩论队被评委认为是"雄辩风格的重塑"(1999年9月3日《中国青年报》),势如"大漠风沙"卷走了A组冠军奖和最佳辩手奖,更有媒体称为"雄辩天下"(《三秦都市报》1999年9月4日版标题),看来认为我队是雄辩风格已是众口一词,并且皆以赞许的口气来评价这种风格.那么这种雄辩风格的队伍是如何塑造和训练出来的?其指导的思想和体现出来的智慧是什么呢?
滔滔雄辩离不开卓越的智慧,而这智慧在辩论中体现为铁立论、美意象、快思维三大要素.
一、 铁立论
立论是指对某个观点提出本方看法和理论的逻辑过程,也就是树立本方旗帜的过程.铁立论是指立论是坚固如铁,也要凝重如铁.只有坚固如铁才有抗击打力,凝重如铁才能简练而富有打击力.这里面真实的含意是辩论不是搞学术,要让你的理论、事实所推出的观点都达到可触可摸的程度才可以.所谓说理也多种方式,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这就要求立论及相关的逻辑极为简洁表达流畅有层次.在今年赛制做了很大个性的情况下,原来一、二、三辩9分钟的陈词由一辩一个人用3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那么这种既坚固又简练的铁立论几乎是整场辩论最最重要的环节了,特别是要体现一种雄辩风格的队伍,其基本的前提就是以立论取胜,"用逻辑上同意的观点去打击对方"(北大孙东东教授语).以南洋理工大学对西安交大这场半决赛为例,针对我方"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的立场,我方的基本逻辑设计为:
1、 知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由社会科学来研究发现的,对发展知识经济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2、 社会科学才能让知识经济观念深入人心.
3、 如果说自然科学带来的是便利,那么社会科学带来的就是秩序.表现为政治科学应用带来的政策,伦理科学应用带来的伦理秩序,教育科学应用带来的教育体制创新等方面.
基本类比:发展知识经济像一曲磅礴的交响乐,而社会科学充当的是指挥的角色.指挥给乐队带来有序,他更能解决关键问题,所以他更重要,同理,社会科学更重要.
有了这样铁的逻辑和立论,我们的辩手才能进退有序,体现出一种高空打击,在对方阵地上作战,直面交锋的气势.从而收到雄辩的效果,体现出雄辩(而不是强辩)的风格.在具体战场的对抗、分布上,表现如下:
1、 规律论打击对方自然科学是制高点的观点.
2、 社会科学引论打击对方"自然科学一剑封喉"的观点.
3、 人论打击对方工具论."工具理性背后,永远是人类理性的智慧之光."
没有铁立论就无法雄辩,但有了铁立论也未必就能雄辩滔滔,因为在辩论中,双方都被设定了稍显极端的立场,在立论及相关的逻辑连接中难免有弱处,这就要求要在弱处设防,以免"千里之堤,毁于一穴".比如在上面这个辩题中,对方会认为无论是引导也罢,发现自然科学作用也罢,其实都是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服务,结论自然该是自然科学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来决定用"两手论"来设防:社会科学一手引导、规范自然科学,一手给全社会带来秩序.这样在大背景下重新勾勒了社会科学的轮廓和形象.另外关于决赛辩题,对方在场上一直用"大家都这样认为"来证明美是客观存在,有客观标准.我方则用"美具有主观普遍性"来设防,并用西施、貂婵,来解释这种普遍性是来源于人们的口碑和经验传袭.
只有处理好上述环节,才能进退有序,可攻可守,雄辩滔滔.另外要再强调的是,辩论不是搞学术,很多理论在辩论强制的时间限制下无法使用,这些理论就像重武器一样,往往在辩论场上令人感到沉重得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有的专家总是说应该用什么什么样的理论,其实对辩论感悟深的时候就会知道,辩论的立论其实是一种合金理论,既需要创造,又需要简练实用.否则,只能有事倍功半.
二、 美意象
俗话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因为菩萨低眉更富有摄人心魄的魅力.而我队今年出于风格上风格上的考虑排出了"金刚队",按《中国青年报》的说法是"4个威猛的小伙子往场上一站,阳刚之气咄咄逼人",这样的队伍能体现出美的意象吗?很多人都表示怀疑.
我认为:由异性共同组成的队伍有阳刚阴柔之美(如复旦一女三男阵型),纯女生组成有了阴柔之美(如南京大学四女将),但四涵的美的意象,"杏花春雨江南"是美,难道"骏马秋风蓟北"就不是美?和风细雨是美,大漠风沙就不是美?我们就是要体现出雄辩者的气势,要的是严谨、庄重、气势恢宏.话说回来,美意象毕竟是感性层面成分居多,不单是理论逻辑推出结论就能让别人也同意你的看法,在我们决定排出"金刚队"以后,强调一种恢宏及整体力量均衡的气势之美的理念,但这种气势之美的意象要是一味的金刚怒目则很容易演化为一种强横,所以在训练中我们用"强调整体风格之美、强调个性风格之美、强调文采意象之美"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训练.
四位金刚列队,其风格最理想的是体现为真理而辩的英姿,要在辩论中体现出一种稳重、诚挚而有大将风度的气质.现在想来真的很感谢新南威尔士大学四位极富动感的女辩手,正是她们的"跳来跳去"更衬托我们四位辩手"列堂堂之阵,树正正之旗"(点评嘉宾张路先生语)的真实内涵.我曾在多种场合讲过,这句评价令我直欲落泪,因为这正和我想在国际大赛中要体现出的意象契合.
当然,要形成这样一种气势之美的感觉与风格,是要下一番水磨功夫的.
首先,辩手要具有一股正气,辩论,说到底是一种人格之辩,作为辩手在场上场下都要有一种为弘扬正气而辩、为真理而辩的气势.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在训练中、生活中都应该引导辩手"养气",用一种健康的、积极的人格慨然而辩.其次,要让辩手增益底气,底气足才能慨然而辩,知识底蕴足才能雄辩.为此,我们每日上午安排种类讲座,下午还有写作、思维训练,而我们队员强烈的求知欲更保证了自我的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人格、思想、知识的充实是雄辩之美的基础.
Tag:辩论技巧,辩论赛技巧,辩论的技巧,演讲与口才培训 - 辩论口才 - 辩论技巧
上一篇:辩论赛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新更新
- · 大言不辩,软化对方立场
- · 孙子兵法在论辩中的应用谋略
- · 辩论秘笈之十八忌
- · 巧舌如簧的辩论技巧
- · 王老汉三言两语止恶战
- · 安全生产决定于安全意识之二辩驳论
- · 论辩知识
- · 辩论之重建
- · 初学者如何准备论辩赛
- · 论文答辩失败的几个原因
推荐热门
- · 以慢制胜--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 ·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 · 刘大娘临阵不乱,据理而辩
- · 辩论之重建
- · 孙子兵法在论辩中的应用谋略
- · 论如何观摩辩论赛
- · 辩论学导进之二-(1)
- · [辩论之道]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 · 辩论者的准则(五)
- · 陪练队员在整个辩论队中的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