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2
[05-14 00:37: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历史评课稿 阅读:8708次
概要: 1958年 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土地集体所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承包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化体制。 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2,标签:历史评课稿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1958年
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土地集体所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承包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化体制。
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
(指南):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造)
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
4、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北师大):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人们在劳动就业观念上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6、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B、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都在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建立经济特区有何作用?
建立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沿海经济开放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丰富了我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958年
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土地集体所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泛滥开来,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承包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空前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化体制。
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
(指南):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造)
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
4、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北师大):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人们在劳动就业观念上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6、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B、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都在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建立经济特区有何作用?
建立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沿海经济开放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丰富了我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Tag:历史评课稿,历史评课稿范文,评课稿 - 历史评课稿
上一篇: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3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八年级历史评课稿
- ·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
- · 2017年高考历史知识大盘点
- · 我的评课稿
- ·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评课稿
- · 教师如何评课
- ·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
- · 高一历史评课稿
- · 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
- ·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