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评课稿地理评课稿2017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正文

2017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05-14 00:37: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地理评课稿   阅读:8472
概要: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其中涉及大量事关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发现和提出科学的地理问题并进行探究,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如"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等。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认识地理环境,协调
2017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标签:地理评课稿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其中涉及大量事关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发现和提出科学的地理问题并进行探究,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如"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等。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认识地理环境,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在考查中表现为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
    论证问题基本的要求是要用确切、已知、低层次的认识等来说明(证明)尚不明确、未知、高层次问题。地理的主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地理基础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照知识就越充足,否则就无从作出应有的判断和比较。
    考生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要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具有正确的全球意识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展示考生的真实能力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在书面语言中,观点明确主要靠用词妥帖、层次逻辑关系清晰紧凑、语言简洁来实现。
    运用科学的语言不仅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地理概念深入理解和熟练提取,还要求考生在平时充分锤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该项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语文基本能力和地理能力结合的表现。
    运用正确的逻辑关系就是要求表述过程按照地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等必然法则展开。也就是说,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要遵循地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并描述、概括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等。例如,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地壳的演变及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水的循环和各种天气现象、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概念,探讨、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主要关注的有正确的全球意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法制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这些观念可以在现实地理问题的探讨和评价中得以体现。
    探讨现实地理问题,需要从关注家乡和国家的基本地理情况出发,又要有综合性的国际视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要求教育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世界公民"。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依赖相关地区和相关国家的支持和发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必然影响到相关地区乃至全球。"保护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向人类和各个阶段推行环境和发展教育"(引自《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这是需要考生关注的。
    《课程标准》在内容部分提出"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子,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等要求,而在活动建议部分相应提出"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特点"、"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展开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等建议,目的就是要求考生把确立正确地理观念与关注现实地理替结合起来。对此,考生要适当重视。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制定选考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成都不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地理1)
    (一)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的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范文评课稿 - 地理评课稿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