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中毕业班地理尖子生的笔记6
第三十章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物质
一、概念
能量
太阳辐射能
形成来源 地热原子能(铀)
潮汐能 常规--■、 、天然气、水能、生物
二、分类 按利用技术状况(历史)
可再生 新--核、太阳能、地热、潮汐、沼气
按性质分
非可再生
形成:沉积盆地边缘 华北60%
加、美-英-法-德-波-乌-哈-俄-新疆← 东北(中国)
三、■ 世界 西北
南非--澳大利亚
华北:山西、内蒙古
中国 贵州(六盘水)
东南沿海
形成:沉积在湖泊、浅海大陆架
中东(西亚)60%,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美、墨、委
几内亚湾(尼)
世界 俄罗斯
北海
四、 东南亚(文莱、印尼)
中国
东北--大庆、吉林、辽河
胜利
中国 华北
中原
西部--塔里木盆地
大陆架
五、水能(水、落差)
⒈世界--中、俄、巴、美、加、刚
6.8亿千瓦
西南61.4%--长江
⒉中国 中南17.8%--长江、西江
西北11.1%--黄河--梯级开发
特点--能量巨大(缺常规能源,需求大)
美--核电最多
六、核能 世界
法--比重最大
秦山
中国 大亚湾 东南沿海
连云港(俄)
七、能源消费构成(%)
世界 石油60~70% 煤20%
中国 石油20% 石油60~70%
八、消费和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
生产--亚、非、拉
世界
消费--除(英、加)、发达
九、"能源问题"的实质前景
⒈实质--斗争
⒉前景--光明--科技
现状、落后、紧张、少
⒊中国,能源 ■--
重点工程 --
水能--
核电--
第三十一章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动物、植物--农(种)、林、牧、副、渔
地域性
一、特点
季节性,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
品 种
⒈气候-- 产量
复种制度
灌溉农业
⒉水源--
绿洲农业
⒊地形
⒋土壤--草原、冲积平原(肥)
三、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⒈国家政策、措施--价格;税收--杠杆
⒉城市、工矿业分布
⒊农业技术改革--美国--区域化、专门化
四、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绝对
⒈发 达--------发展中
畜>种 种>畜
机械化水平高 低
农业人数少 多
产 值--------产 值
⒉发达国家内部不平衡
①地广人稀型--美、加、澳--高度机械化,产值相当高
②地狭人稠--日本--生物、水利
③地狭人少--欧洲西部--……
⒊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
①新垦区:巴、阿 较
②东亚、南亚、东南亚:传统稻米产区--商品率不高
③热带经济种植园--商品率较高
④原始农业
五、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分布
⒈小麦--温带、热带草原、亚热带季风……分布最广
⒉水稻--高温多雨、雨林、季风--中国、泰国
⒊玉米--美(1/2)
按大洲--亚洲最多,欧洲最少
按国家--中美俄印
按人均--北美洲、大洋洲最多,亚洲、拉丁美洲较低,非洲最少
六、"粮食问题"
不是总产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客观
⒈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