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中毕业班地理尖子生的笔记6
[05-14 00:37: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地理评课稿 阅读:8494次
概要: 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主观 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⒉解决途径 控制人口增长 七、我国主要农业商品性基地 ⒈商品粮--三江、松嫩、太湖、江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成都、珠江三角洲 ⒉商品棉--沿江、沿河、江汉、黄淮、新疆 油菜--长江流于"北移南迁" ⒊商品油 花生--沙土"山东,四川" ⒋商品糖--"南蔗北菜" 太湖平原△ ⒌出口农业基地--三个三角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第三十二章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采粮 一、工业 加工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 ⒈分类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 ⒉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 工业分布、部门 1 18世纪 蒸汽机 纺织 钢铁 走向集中(英) 2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汽车、飞
2017届高中毕业班地理尖子生的笔记6,标签:地理评课稿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主观
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⒉解决途径
控制人口增长
七、我国主要农业商品性基地
⒈商品粮--三江、松嫩、太湖、江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成都、珠江三角洲
⒉商品棉--沿江、沿河、江汉、黄淮、新疆
油菜--长江流于"北移南迁"
⒊商品油
花生--沙土"山东,四川"
⒋商品糖--"南蔗北菜"
太湖平原△
⒌出口农业基地--三个三角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第三十二章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采粮
一、工业
加工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
⒈分类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
⒉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 工业分布、部门
1
18世纪
蒸汽机
纺织
钢铁
走向集中(英)
2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汽车、飞机
石油、化学、电力
(鲁尔、美国东北部)
3
20世纪50年代
信息技术
新能源
微电脑 航天
宇航
生物技术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土地
水源
⒈自然条件 资源--采矿
能源
环境
社会协作条件
⒉经济条件 原料
三接近 燃料--冶炼厂
水运 消费
⒊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海运
⒋劳力、技术 服装--
①劳动力密集型
电器装配--特区
飞机
宇航
②知识密集型 电力
化学 "硅谷"
电子 "硅岛"
⒌环境因素 "硅三角"
无污染--市区
轻污染--近郊 下风、下游
重污染--远郊
三、工业布局的变化
⒈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
大庆
攀枝花
休斯敦、新奥尔良
阿伯丁(英)
美
俄
⒉由集中趋向于分散 英
(发达) 日 本州
集中 德
(发展中)
鲁尔区
鞍钢
⒊"煤铁复合体型" 包钢
马鞍山
美东北部
日本
"临海型" 宝钢
福斯、敦刻尔克(法)
"临空型"(飞机、高速公路、铁路)
电子工业(人才、环境)
四、中国主要工业区、工业地带
⒈沿海
①辽中南(重工业)--沈阳、鞍山、大连
②京津唐--第二大综合性
③沪宁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
④珠江三角洲--轻
经济特区--加工
沪宁杭
湘中--有色金属
⒉沿江 武汉(纺、钢)--鄂西(汽)
重庆(钢、水电)--宜昌
攀枝花(■)--乌江(水电)--六盘水(■)
徐州 ■
开封 化肥
⒊沿陇海线 郑州 纺织
西安 飞机、显像管
洛阳 拖拉机
兰州 化学
第三十三章 人口和城市
一、世界人口增长
⒈18世纪产业革命前--缓慢
⒉18世纪产业革命后--迅猛
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慢
欧、北美--最慢(停止、负)
地区差异
亚、非、拉--最快
⒋中国:13亿人口
①人口总数最多
②人口年轻化
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主观
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⒉解决途径
控制人口增长
七、我国主要农业商品性基地
⒈商品粮--三江、松嫩、太湖、江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成都、珠江三角洲
⒉商品棉--沿江、沿河、江汉、黄淮、新疆
油菜--长江流于"北移南迁"
⒊商品油
花生--沙土"山东,四川"
⒋商品糖--"南蔗北菜"
太湖平原△
⒌出口农业基地--三个三角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第三十二章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采粮
一、工业
加工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
⒈分类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
⒉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 工业分布、部门
1
18世纪
蒸汽机
纺织
钢铁
走向集中(英)
2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汽车、飞机
石油、化学、电力
(鲁尔、美国东北部)
3
20世纪50年代
信息技术
新能源
微电脑 航天
宇航
生物技术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土地
水源
⒈自然条件 资源--采矿
能源
环境
社会协作条件
⒉经济条件 原料
三接近 燃料--冶炼厂
水运 消费
⒊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海运
⒋劳力、技术 服装--
①劳动力密集型
电器装配--特区
飞机
宇航
②知识密集型 电力
化学 "硅谷"
电子 "硅岛"
⒌环境因素 "硅三角"
无污染--市区
轻污染--近郊 下风、下游
重污染--远郊
三、工业布局的变化
⒈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
大庆
攀枝花
休斯敦、新奥尔良
阿伯丁(英)
美
俄
⒉由集中趋向于分散 英
(发达) 日 本州
集中 德
(发展中)
鲁尔区
鞍钢
⒊"煤铁复合体型" 包钢
马鞍山
美东北部
日本
"临海型" 宝钢
福斯、敦刻尔克(法)
"临空型"(飞机、高速公路、铁路)
电子工业(人才、环境)
四、中国主要工业区、工业地带
⒈沿海
①辽中南(重工业)--沈阳、鞍山、大连
②京津唐--第二大综合性
③沪宁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
④珠江三角洲--轻
经济特区--加工
沪宁杭
湘中--有色金属
⒉沿江 武汉(纺、钢)--鄂西(汽)
重庆(钢、水电)--宜昌
攀枝花(■)--乌江(水电)--六盘水(■)
徐州 ■
开封 化肥
⒊沿陇海线 郑州 纺织
西安 飞机、显像管
洛阳 拖拉机
兰州 化学
第三十三章 人口和城市
一、世界人口增长
⒈18世纪产业革命前--缓慢
⒉18世纪产业革命后--迅猛
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慢
欧、北美--最慢(停止、负)
地区差异
亚、非、拉--最快
⒋中国:13亿人口
①人口总数最多
②人口年轻化
Tag: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范文,评课稿 - 地理评课稿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