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
[05-14 00:37: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地理评课稿 阅读:8666次
概要: (6).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综合题解题: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标签:地理评课稿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6).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综合题解题: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9)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0).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1)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十五.中国地理专题
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4.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城镇人口56212万人,占43.0%;乡村人口74544万人,占57.0%。人口密度为130人/平方千米。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我国人口 (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1)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人口增长: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现代型--低出生率1.34﹪、低死亡率0.64﹪ 、低自然增长率0.7﹪(2001年)。
4)、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④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5.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各地形区的特点可从海拔高度、
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6).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综合题解题: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9)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0).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1)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十五.中国地理专题
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4.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城镇人口56212万人,占43.0%;乡村人口74544万人,占57.0%。人口密度为130人/平方千米。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我国人口 (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1)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人口增长: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现代型--低出生率1.34﹪、低死亡率0.64﹪ 、低自然增长率0.7﹪(2001年)。
4)、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④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5.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各地形区的特点可从海拔高度、
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Tag: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范文,评课稿 - 地理评课稿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