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范文频道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正文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10-16 11:15: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工作总结   阅读:8559
概要:(二)校企合作对接成效明显。一是成功举办200*年校企合作对接会,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湖北、湖南、宁夏、新疆及本省的169家技工类学校和我市银鹭、戴尔、厦工、船舶重工等428家企业进行了双向交流,当天共达成用工意向1.97万人,实际到位3万多人,取得较好成效。并借助对接会的有利契机,举办“破解就业(用工)结构性矛盾”论坛,共有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高层和人事部门负责人237人出席会议并讨论,为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的广泛联系和长效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二是举办200*年首届“1+1群”创业项目推介会,呈现出新增创业项目较多、新项目科技含量比往届提高和参会人员普遍年轻化等新特点。推介会共吸引2000多人到场寻找创业机会,达成创业意向837人,培训意向479人。 (三)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采取“利用现有建筑设施,分阶段、多点建设”的办法,第一阶段拟建8个实训平台,其中:“精密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标签:年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http://www.xuehuiba.com
(二)校企合作对接成效明显。一是成功举办200*年校企合作对接会,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湖北、湖南、宁夏、新疆及本省的169家技工类学校和我市银鹭、戴尔、厦工、船舶重工等428家企业进行了双向交流,当天共达成用工意向1.97万人,实际到位3万多人,取得较好成效。并借助对接会的有利契机,举办“破解就业(用工)结构性矛盾”论坛,共有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高层和人事部门负责人237人出席会议并讨论,为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的广泛联系和长效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二是举办200*年首届“1+1群”创业项目推介会,呈现出新增创业项目较多、新项目科技含量比往届提高和参会人员普遍年轻化等新特点。推介会共吸引2000多人到场寻找创业机会,达成创业意向837人,培训意向479人。
(三)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采取“利用现有建筑设施,分阶段、多点建设”的办法,第一阶段拟建8个实训平台,其中:“精密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工业电气控制”实训平台的经费已列入2010年财政预算。
(四)拓展高技能人才新工种培训,加大高级以上人才培训力度。继续做好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网络游戏程序设计员(师)、育婴师和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培训项目,并相继推出保安师、房地产策划师和国家采购师等工种的培训。保安师培训参照特种作业“一考双证”的培训鉴定模式,已有1074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五)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稳步发展。一是找准切入点,将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与鉴定相捆绑,上下形成全力,层层抓落实,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鉴定3.88万人,占总职业技能鉴定人数的53.8%。二是充分发挥市、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各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和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增强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继续努力探索企业生产实际和行业持证上岗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途径,加强与教育、经贸、建设、质监等行业部门协调,进一步拓展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
(六)高技能人才表彰反响良好。召开全市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对全市首批10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和17位优秀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并给予津贴鼓励。各新闻媒体对受表彰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了广泛的系列宣传和报道,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七)高级技工学校实现搬迁。高级技校加强与企业和境内外学校、单位合作,机械维修、数控机床加工两专业获批精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被省政府批准为技师学院。翔安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学校完成搬迁并顺利开学,万寿校区实现移交。200*年秋季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共招收新加坡ITE证书班、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等18个专业1170名学生,在校生达3681人。
(八)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面展开。200*年是我省职业技能竞赛大赛年,全市共完成汽车维修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加工中心、茶艺师、POS机操作员、中级和高级维修电工、钳工、电焊工、电动平车工、服装设计定制工等项目的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开展了工程机械、港务、邮政、电信、电业等行业性比赛。
(九)发挥市劳动学会优势,积极开展劳动科学理论探讨和实务培训,提高劳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会员单位交流经验,加强与上海、浙江、云南、江苏、山东、新疆、杭州、宁波等省市劳动学会建立横向联系,举办全市2006-200*年劳动人事最新政策研讨会、24期《劳动合同法》培训班和2期最新工时管理政策和案例分析研讨会。200*年劳动管理人员岗位培训443人,参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178人。 www.xuehuiba.com


三、以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综合完成参保率826.6%,全省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006年末的89.12万人增长到200*年末的99.1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由2006年末的95.01万人增长到200*年末的118.86万人,失业保险由2006年末的77.12万人增长到200*年末的84.83万人,工伤保险由2006年末的80.71万人增长到200*年末的96.55万人,生育保险由2006年末的23.68万人增长到200*年末的78.13万人。农村养老保险14.25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由2006年的43.81亿元增长到200*年的55.3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历年累计结余105.42亿元。
(二)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平稳过渡。200*年,全市办理企业职工退休5460人(不含农场职工、渔民、被征地人员),其中养老金增加的有4804人,占87.99%,养老金降低的656人,占12.01%,但由于新旧计发办法5年过渡期内实行了保低限高的过渡政策,他们实际领取的养老金仍按照旧办法计发,待遇标准并没有降低。
2、稳步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至200*年12月末已有3.83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其中2.13万人办理退养手续,月平均退养金553.67元。
3、原有企业年金顺利移交。按照有关规定,对原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开展审计,并以“2+2”的模式整体移交给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进行运营管理。标志着我市企业年金全部实行规范化、市场化运营管理,企业年金的相关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次移交涉及的原有企业年金基金存量超过3.6亿、近1万家企业和14万职工,资金规模超过福建省其他地区总和。
4、探索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组织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专题调研,参照宁波实施经验,草拟《厦门市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5、按时审理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至200*年12月末,全市共审理工伤保险待遇3873起,按月发放工伤保险定期待遇221人。
(三)完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1、提升全民医保水平。实施城镇居民、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将全市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的城镇居民和l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象范围。4月启动以来,已登记参保13.3万人。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范围,降低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个人自付比例,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