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示例之三
蔡老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是一位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人,在课外也是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人。
教师范读“在课外的时候……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提问:“平生”是什么意思?对一个才在初等小学的孩子用这个词妥当吗?作者这儿用来表达了什么心情?
(归纳:“平生”是一生、一辈子的意思,对少年儿童一般不能用这个词。作者写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用“平生”一词,是以夸张的口吻强调对吃蜂蜜一事的难忘,这种大词小用,生动地显示这件小事在他童年生活里留下极为美好的印象。)
从以上两件小事,我们不仅看到性格温柔的蔡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还可以看到蔡老师在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中增长知识,
www.xuehuiba.com陶冶情操。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值得崇敬的,因而老师某些方面的爱好,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指名学生回答:蔡老师哪些爱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归纳:蔡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们读诗,给学生,尤其给作者以有益的影响。作者说,“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作者后来走上文学道路,而且一开始就从事诗歌创作,不能不说是由于儿时受到蔡老师有益的文学熏陶。)
蔡老师教育学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面所讲的几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有的是教育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有的是激起学生对文艺的兴趣。
写到这儿,作者禁不住这样表述自己的感情:“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儿用了反诘句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读的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
让学生把这一节齐读一遍。(或再让个别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出感情来。)
读后再指导:“见了她”与“围”这四个字要重读;“默默地”三个字要轻读,显得亲切;“都急于模仿”读的速度要稍快,要反映出急迫的心情。这样的朗读就把孩子们对蔡老师的亲热、信赖、爱戴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让学生再按老师的指导齐读一遍。
从以上四件生活小事:她从不打骂我们,她教我们跳舞,她让我们观察蜜蜂,她教我们读诗,我们可以看到蔡老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是温柔可爱,和蔼可亲的老师。
七、课堂练习
1.学生先口头回答书后面的四道练习题:在括号中选出适当的词,同前面的词搭配成完整的词组,然后写在书上的空格里。
2.辨字组词。
八、布置作业
思考:蔡老师做的好事一定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择这几件事来写?如果让你写《我的老师》,你准备从哪几方面选择事例?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讲读完后半部分并总结全文。
二、指导写作《我的老师》,让学生当堂列写作提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提问:从上节课来看,作者选择了哪几件事反映蔡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与亲切教导?
(归纳:“她从不打骂我们”等四件事。)
二、读讲新课
如果说上面的四件小事都与“我们”有关的话,那么下面一件事情,却完全是写蔡老师对“我”个人的帮助〔板书:她援助了我〕。
作者在第9节开头这样写道:“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值不值得提”是写作上的虚笔,其实是非提不可。试比较:“有一件小事使我永不忘记。”
提问: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
(归纳: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视这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动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占据”是军用术语,用在一般场合就特别形象有力。
让学生齐读:“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多么伟大的人啊。”
作者在这节的最后情不自禁地赞颂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对一个十八九岁的女教师用上“慈爱”与“伟大”两个词,看上去有点夸大,但是读来倒又觉得很亲切自然,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有一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上下联系起来,不仅不感到这是大词小用,反而使人感到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炽热而真挚的爱。请再对照理解下文的“孩子世界里”把“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读两遍,体会“多么”的用法。“多么(或写成“多”),修饰形容词 强调程度很高,并带有较强烈的主观夸张色彩,一般用在感叹句中。
作者写到这里,使我们对蔡老师是一个美丽的人的含义,有了深一层的体会。
问学生:你们说,作者写她的美丽,除了指她外形的美外,还指什么?(提示:心灵美,人格美。)
- · 《三颗枸杞豆》教案示例
- · 莺 教学设计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二
- ·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
- ·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
- ·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社戏》设计
- · 《白洋淀纪事》教案
- · 小橘灯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