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示例之三
从以上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的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慈爱、公平的人,或者可以称为平凡而伟大的人,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羡慕,是理所当然的。为了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深情,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选择了一个暑假之梦的生动事例。
作者从放暑假的前夕写起。按理小学生是最巴望暑假了,在清凉的河水里洗个澡,在大树绿阴下睡个觉,约几个小伙伴上树捉知了,下河捉鱼虾……有多么有趣的事可做啊。可是作者却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暑假的来临,却在他们心上升起依恋的愁云。作者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一个副词“默默”,两个动词“站”、“看”,这无声动作的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难以尽言的依依深情都包含在“默默”的“站”、“看”中了。而且,这种感情的波澜,至今在作者的心海中还难以平静,所以作者竟情不自禁地变换人称,由“她”而改为“你”,直接抒情,“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真是作者出自肺腑的呼唤。
临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时时思念。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选择了一个暑假梦境,生动而真切地写出了孩子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想念。
指名一学生朗读“至于暑假……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这一件事选得好,也写得好!作者称之为“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因此无论是写人物的动作,还是写人物的语言都十分生动、逼真,如写“我”在夜梦中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问干什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找蔡老师……’”把孩子对老师的思念栩栩如生地反映出来了,而且又让人感到他那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神态十分可爱。
提问:作者除了通过写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他对老师的思念外,还通过对谁的描写从侧面突出孩子对老师的爱?
(归纳:还通过写母亲的动作、语言从侧面突出孩子对老师的爱,写母亲的动作用了三个字——“喊”、“拉”、“劝”,经过母亲的“喊”、“拉”、“劝”孩子才肯睡下,充分
www.xuehuiba.com显示出作者在急切地寻找老师。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爱此刻几乎已超出了母亲的爱了。)
这一节的最后,作者满怀深情地说:“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在文章的结构上与开头第一段遥相呼应。
结尾,作者无限惋惜地讲到他与蔡老师的分别。(教师范读:“可惜我没上完初小……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字里行间又一次流露了他对老师深深怀念的感情。这样的结尾,让人感到文章是完了,情思却还绵绵不绝,读者也会
和作者一样,久久沉浸在思念中。)
三、请一位学生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或者再播放一次教师范读的录音)
四、让学生议论一下:这篇散文为什么会写得如此亲切、感人(提示学生从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以及语言特色上去考虑)
五、由个别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教师小结(挂出小黑板)
1.散文的材料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但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的选择。那六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表现蔡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美丽心灵,循循善诱的工作作风,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之间纯真深厚的感情。此外,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作者也十分讲究,紧紧围绕主题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始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当然,每件事都以“我”的活动和感受为重点),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
2.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作者还善于用儿童的语言刻划儿童的行为和心理,有时用词显得夸大,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读来使人更觉真实和亲切。
七、指导写作
学习了《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受到不少启发和感染。今天我们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人物记叙文。要求如下:
1.首先要真实,不要虚构,千万不要一写老师就是老师带病工作,病假条揣在口袋里,上课时咳嗽掏手帕,掉出了病假条;也不要虚构你自己生病在家,老师晚上冒雨到你家来给你补课。我们一定要选取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材料的得来主要由于自己的周密观察。
2.要有明确的中心,或是写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或是写老师与同学的亲密无间,或是写老师的忘我工作,只有有了明确的中心,我们才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材料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从看似平凡的事情中去寻找,从小处、细处落笔,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真情”。
4.适当插入抒情,不到感人之处不抒情。因为抒情离不开材料的基础,没有感人的材料,抒情必然生硬。只有真正写到自己情不能自己的时候抒情,才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八、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当堂列写详细的提纲。要求提纲写出中心思想,安排好材料的顺序,并注明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抒情安排在何处。
九、指名三个学生上台交流他们的写作提纲。老师及时给予讲评和指导。
十、布置作业:按老师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我的老师》的写作提纲。
板书设计
- · 《三颗枸杞豆》教案示例
- · 莺 教学设计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设计
- ·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二
- ·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
- · 在声音的世界里 教学设计示例
- ·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 · 七年级语文下:《社戏》设计
- · 《白洋淀纪事》教案
- · 小橘灯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