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 正文

白杨礼赞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八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235
概要:白杨礼赞 教学目的: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意图。2.初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象征与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的异同。教学方法: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指点理解象征体与本体的联系。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介绍:茅盾,原名沈德鸿,宇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者《子夜》《林家铺子》订正生词:大毡子(zhān) 开垦(kěn) 外壳(qiào) 锤炼(chuí) 主宰(zǎi)倦怠(dài) 潜滋暗长(qián)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婆娑(suō) 坦荡如砥(dǐ) 无边无垠(yín) 虬枝(qiú)恹恹欲睡(yān) 直挺秀颀(qí)揭示课题:[预习提示]“……”(略)作者在本文中对白杨树进行了“礼赞”,“礼赞”和“赞”有什么区别?(“礼赞”比“赞”的意思更深刻,是崇敬而赞美)为什么对白杨树要崇敬和赞美呢?原来作者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不过不直接说,而是采用含蓄的形式,即用具体的事物——白杨树,表现作者所作的联想和寄托,那么为
白杨礼赞,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白杨礼赞

教学目的: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意图。

2.初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象征与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的异同。

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指点理解象征体与本体的联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作者介绍:茅盾,原名沈德鸿,宇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者《子夜》《林家铺子》

订正生词:

大毡子(zhān) 开垦(kěn) 外壳(qiào) 锤炼(chuí) 主宰(zǎi)

倦怠(dài) 潜滋暗长(qián)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婆娑(suō) 坦荡如砥(dǐ) 无边无垠(yín) 虬枝(qiú)

恹恹欲睡(yān) 直挺秀颀(qí)

揭示课题:

[预习提示]“……”(略)作者在本文中对白杨树进行了“礼赞”,“礼赞”和“赞”有什么区别?

(“礼赞”比“赞”的意思更深刻,是崇敬而赞美)

为什么对白杨树要崇敬和赞美呢?原来作者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不过不直接说,而是采用含蓄的形式,即用具体的事物——白杨树,表现作者所作的联想和寄托,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提示]看作品写于哪一些?当时的形式怎样?参看诠释①(1941正是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第五个年头,北方农民的觉醒是党唤起的,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就是党的精神和意志的体现,所以赞颂树意在赞倾北方农民和领导他们的中国共产党,但作者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不能公开赞倾北方农民和党,所以只能对白杨树“礼赞”,让读者去体会)

课文分析

1节、我们朗读的时候,句子里的一些词往往需要重读,1节中,重读的词语是什么?(“不平凡”“赞美)

“不平凡”点明了礼赞的原因,起笔点出“不平凡” 用“实在”来强调赞美之情就破空而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到底怎样的“不平凡”呢?下文便以此为线索,从不同方面展开描述。

朗读2节-4节、朗读2-4节,找准下面内容的词语:

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教参P106-107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接着写白杨树,而是写黄土高原?(见教参P107)文章从“朴入”着手,由“所见”“所感”展形,写高原的景象,意在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这环境如此“雄壮”,那么生长在此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作了很好的衬托,但在有感于这黄绿主宰的景象的雄壮后,却又会产生倦怠和单调的情绪,不禁感到象缺点什么东西,而驱赶那恹恹欲睡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是白杨树,这就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写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接下来怎样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呢?(读4节)这是过渡段,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尤其这里二赞白杨树,以“极普通”来衬托白杨树的伟大,伟大就寓于平凡之中

第二节

复习上节课内容,分析第五节(见考参P107~108)

6节(读)小结了第五节的描写,用了“决不是”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极普通”即平凡

7节、由白杨树的外形、风格的描述,转而写到了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和对比)进一步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的方法,“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而肯定的是“伟丈夫”,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自然过渡,那么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内在气质是什么呢?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课文中的四个“难道……?”都是什么句式?(反问)

像剥笋似的一层深似一层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起读者去思考(P108教参)

一连四个反问句式又构成什么修辞方法?(排比)这一组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发展到极点,这里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广阔的境界

8节、“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事,它在西北极普通……”这里回赞白杨树,第三次提到极普通

(讲解见教参P109)

9节、白杨树本身的形象刻画及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已都写到了,为何要写这一小段呢?

(首先要搞清“贵族化的楠木”指什么,作者曾于1978年回信答复一位读者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将白杨权势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颂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视之情,深化了主题。)

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板书)

开头:起笔扣题——“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


结尾: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呼应〉

(高声赞美)

小结: 第三课时

△象征: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

△象征与拟人比喻的区别(见教参P115)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法,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象征和比喻有时又很容易混淆。因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的象征体和象征意义之间往往也有相似之处。其实,象征和比喻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比较显著的。

(一)所属范围和适用的文体不同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法,一般仅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特别是在诗和散文中采用。象征的基本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例如《白杨礼赞》就是用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紧紧抓住了象征体——黄土高原上的白杨和本体——根据地抗日军民在本质上的某些共同之处,以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了华北平原上的中华键儿“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的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共同点,从而使得象征贴切、自然而又异常深刻。

[1] [2]  下一页


Tag:八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观潮》
《白杨礼赞》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