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我与地坛» 正文

我与地坛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900
概要: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本文作为“珍爱生命”下的第一篇文章,教学指导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品味作者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着重领会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入、独到的思考。而必须明确的是,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正是处于“最狂妄的年龄”的高一学生,拥有健壮体格、处于优越环境的他们如何能体味一个残疾人、一个双失意人的生命感悟?为了解决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教师需在课前及课上作充分的情感调动工作,力求学生能感同身受。课前通过电视散文《我与地坛》或子午书简《我与地坛》的视频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调和作者的经历;课上则需要教师适时地作点拨,用好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史铁生的经历恰当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见闻经历,以此来帮助理解课文。 2、由于本文语言有较强的哲理性,因此教者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法,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尽量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与其将教学指导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抛给学生犯难,还不如从小问题入手,从具体感性的问题入手
我与地坛,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本文作为“珍爱生命”下的第一篇文章,教学指导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品味作者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着重领会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入、独到的思考。而必须明确的是,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正是处于“最狂妄的年龄”的高一学生,拥有健壮体格、处于优越环境的他们如何能体味一个残疾人、一个双失意人的生命感悟?为了解决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教师需在课前及课上作充分的情感调动工作,力求学生能感同身受。课前通过电视散文《我与地坛》或子午书简《我与地坛》的视频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调和作者的经历;课上则需要教师适时地作点拨,用好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史铁生的经历恰当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见闻经历,以此来帮助理解课文。
    2、由于本文语言有较强的哲理性,因此教者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法,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尽量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与其将教学指导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抛给学生犯难,还不如从小问题入手,从具体感性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慢慢地上台阶,学一点懂一点,懂一点钻研一点。
    3、朗读是语文课的特色,而且本文的语言优美深刻,更需要也更值得学生朗读,因此朗读应贯穿教学始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读地坛景物对“我”的启示,领悟史铁生从颓废到奋起这一心理变化过程。
    2、简单了解史铁生“生死观”的内容。
    3、能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怎样活”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以景物描写为载体,分析地坛给“我”的启示,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通过自我品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等形式,理解作者哲理语言的丰富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观看电视散文《我与地坛》或子午书简《我与地坛》。
    2、反复诵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点评,并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播放舞蹈《千手观音》,请学生谈对邰丽华的了解。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邰丽华的颁奖词。
    课件显示:邰丽华,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2、教师优美解说,导入课文。
    如果说邰丽华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蓬勃,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那么今天我们所要结识的史铁生则用心灵和笔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他的《我与地坛》不仅给存在生理缺陷的人以生的鼓舞,也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带来了生的启迪。
    二、 文本研习
    (一)快速浏览全文,回答:起初,“我”为什么要去地坛?(以简单、具体的问题切入)
    明确:只因为那是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1、 作者为什么要逃避?
    明确:(文本中可找到解答,可让学生朗读,以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www.xuehuiba.com

  PPT显示作者在轮椅上的照片,附作者遭遇,教师有感情地讲述。
    (史铁生,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2、“一个世界”指什么?“另一个世界”又指什么?
    明确:“一个世界”指嘈杂纷乱、充斥着异样眼光、冷嘲热讽的世界,“我”在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找不到。
    “另一个世界”指可以躲避残酷现实的世界,地坛正是这样一个世界。
    (二)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谈谈作者为何选择地坛,而非“天坛”、“日坛”、“月坛”? 
    明确:1、近。
    请学生谈谈对“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的理解。
    解读:很多读者认为这句话有重复啰嗦之感,其实不然。“我家离地坛很近”显示出“我”的主动性,表明“我”对地坛有特殊的情感。
    2、缘分、宿命、共同点。
    ①地坛是荒芜的,(板书:古园荒芜)那么它的荒芜如何体现?请一位同学朗读出相关内容。 
    明确:“剥蚀”“浮夸”的琉璃;“淡褪”“炫耀”的朱红;“坍圮”“高墙”等。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宿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有感情地明确:
    经历了400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的金碧辉煌,高大气派都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今日的地坛“荒芜冷落”“很少被人记起”,这不就是曾经指点江山、“最狂妄”,而现在残废、没工作、没出路、失魂落魄的自己吗?(板书:双腿残废)
    这是一种缘分,“我”一进入地坛就对它产生了依赖感;这是一种宿命,相似的遭遇使“我们”走到一起。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我与地坛》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