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魏公子列传» 正文

魏公子列传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539
概要: (3)本段关键是哪一句?(“能下士也”。) 划分为三小层: ①概述侯生年龄、职业及不受公子厚遗一事(开头至“受公子财”); ②详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经过(“公子于是乃置酒”至“宾客皆惊”); 可加评点:“摄敝衣冠……不让”后加“一试”;“愿枉车骑过之”后加“二试”;“故久立与其客语”后加“三试”;“宾客皆惊”后加“侧面写信陵君。” ③写侯生自述试公子之目的并赞公子之“能下士”(“酒酣”至段末)。 3分层练习诵读第3段。 重点是诵读第二、三层。读熟一层,检查一层,最后连贯背诵全段。 (六)阅读第5、6段。 要求弄清两点: (1)赵国的危急情况:“已破赵长平军”,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表明求救心切。 (2)魏王的观望态度:“持两端”指的是救魏和自保(担心秦军攻魏),“留军壁邺”已暗示了这一点。正因为“留军壁邺”,军队远离首都,又接近邯郸,这就给信陵君创造了窃符救赵的
魏公子列传,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3)本段关键是哪一句?(“能下士也”。)
    划分为三小层:
    ①概述侯生年龄、职业及不受公子厚遗一事(开头至“受公子财”);
    ②详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经过(“公子于是乃置酒”至“宾客皆惊”);
    可加评点:“摄敝衣冠……不让”后加“一试”;“愿枉车骑过之”后加“二试”;“故久立与其客语”后加“三试”;“宾客皆惊”后加“侧面写信陵君。”
    ③写侯生自述试公子之目的并赞公子之“能下士”(“酒酣”至段末)。
    3分层练习诵读第3段。
    重点是诵读第二、三层。读熟一层,检查一层,最后连贯背诵全段。
    (六)阅读第5、6段。
    要求弄清两点:
    (1)赵国的危急情况:“已破赵长平军”,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表明求救心切。
    (2)魏王的观望态度:“持两端”指的是救魏和自保(担心秦军攻魏),“留军壁邺”已暗示了这一点。正因为“留军壁邺”,军队远离首都,又接近邯郸,这就给信陵君创造了窃符救赵的有利条件。
    (七)诵读第7段。
    1.诵读的准备。
    先通过答问弄清本段基本内容:①信陵君辞决时,为什么侯生不趁此时献计?(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意:且此时耳目众多,亦不便说出。)“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这两句是否有深意?(这两句话听起来十分淡漠,这是反常的,跟侯生的为人不相合;“不能从”又暗含不能从其“与赵俱死”之计,意在促其醒悟,并断定信陵君醒悟后必复返问计,所以下文说“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②信陵君行而复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醒悟出自己失计,“一言半辞”就是指“计”说的。)“复引车还问侯生”和“公子再拜,因问”中的两个“问”字含义相同吗?(前一个是问何以“无一言半辞送我;后一个是“当用何计。”)③从什么地方看出侯生的计策是早已想好了的?(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还考虑到合符后晋鄙的态度。)
    然后划分层次:①信陵君辞决侯生;②信陵君复返问计,侯生定窃符之策;③计成。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二层,特别是要熟读侯生说的两段话,即“公子喜士……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和“嬴闻晋鄙之兵符……此五霸之伐也,”要求边读边体会侯生的出众智慧,对有关的情况了如指掌,料事如神,而“五霸之伐”一语更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真是一席话而使人茅塞顿开。
   

www.xuehuiba.com

(八)诵读第8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回答上节课所留下的三个思考题,着重讨论第3段。
    前两题的参考答案依次是:①可以看出侯生考虑问题很周密,已料到合符后而晋鄙不听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②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侠义之士,重大德而不重小礼。
    讨论第三题,可以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判断正误,展开辩论。这些答案是:
    A.已为信陵君建“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
    B.窃符、杀晋鄙之谋是他策划的,魏王此后必然会知道的,必定将他处死,不如自到为好。
    C.已报了信陵君的大恩,此后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了,不如早死。
    D.以死激励朱亥为信陵君效力,兼告信陵君他不会汇漏此谋,如田光为燕太子丹及荆轲而自刎。
    (说明:讨论中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从侯生“修身洁行”、智深而勇沉这些特点来看问题。参考答案是A、D两项。)
    然后划分层次:①侯生提议让朱亥同行(段首至“岂畏死哉);②朱亥答应同行(“于是公子请朱亥”至“遂与公子俱”);③侯生语公子以决意自到“以送公子”(“公子过谢侯生”至段末。)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一、二层。
    (九)阅读第9~12段。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写晋鄙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照应上文“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再次证明侯生料事如神。
    (2)朱亥椎杀晋鄙,照应上文“不听,可使击之”。
    (3)“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到”,照应上文侯生的最后一段话。
    (4)古代写战争的文章,大多略写战争进程,本文亦如此。
    (5)“赵王及平原君……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此“人”字专指信陵君)这段话突出了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功勋。
    (十)总结全课。
    1.信陵君的形象。
    本文主要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关于“下士”,前面已经作过具体分析,这里只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虚左自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决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
    关于“仁”,也可以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赵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
    2.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
    (1)典型材料的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水龙吟
《魏公子列传》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