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 正文

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

[10-16 11:56:2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8935
概要: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 【案例背景】今年4月份和9月份,我先后两次在杭州市采荷二小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怎样把这一课上出新意?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研讨会上的两种不同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案例一】 一、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体育。瞧,我们学校的小朋友正在开运动会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操场上多热闹!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3.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探究算法 1.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些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了算式。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哪一个,你就来说哪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较两组算式,师:象21÷5和25÷3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除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样的除法可以怎样去计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独立思考,研
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标签: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

    【案例背景】今年4月份和9月份,我先后两次在杭州市采荷二小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怎样把这一课上出新意?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研讨会上的两种不同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案例一】
    一、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体育。瞧,我们学校的小朋友正在开运动会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操场上多热闹!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3.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探究算法
    1.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些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了算式。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哪一个,你就来说哪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较两组算式,师:象21÷5和25÷3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除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样的除法可以怎样去计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独立思考,研究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3.师:刚才我们用画图、想乘法、想口诀……计算出了21÷5和25÷3,知道这两个算式计算时都是有多的,我们就把多的这个数叫做余数,用……来表示。现在谁能看图,说说这两个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生看图说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余数,还能用各种方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其实除法也能用竖式来进行计算。猜一猜,除法的竖式会是怎么样的,与加减法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说竖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5.试一试:用竖式计算13÷3、47÷6。
    思考:纵观本节课教学,在老师精心创设的运动会的情景中,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效果也较好。但如果深入地去反思本节课,就会发现本节课“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孩子过多地关注生活情节,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情景中的生活因素较多,使教学花费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量不够,使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高效。
    是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呢?能不能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设计了《有余数除法》的新知部分教学,旨在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上做一种新的尝试。
    【案例二】
    一、把握起点
    1.师:小朋友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什么知识吗?
    生:有余数的除法。
    2.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借机了解生的认知基础。
    生1:就是除起来有多的除法。
    生2:就是点6点再写一个数的除法。
    ……
    3.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谁能来说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生举例:7÷3  10÷4
    二、感知意义
    1.观察生举的算式,说说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1:这个除法算式算起来还有多1个的。
    生2:找不到乘法口诀的。
    生3:不能直接算的。
    2.师:大家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7÷3这个算式去计算?
    生1:妈妈买了7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
    生2:有7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同学。
    生3:有7元钱,买3元一本的本子,可以买几本?……
    3.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7÷3这个算式呢?
    生出现的方法有:摆学具、画图、编数学问题……
    4.师:小朋友用很多方式表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谁能说说7÷3等于多少?
    师板书,介绍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写法。
    5.师:谁能结合你举的例子来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的意思。
  

www.xuehuiba.com

;  三、探究算法
    1.师:象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有很多,谁还能再来说几个?
    2.刚才说的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我们来选择一个,试着算一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又好又多。
    生独立思考,研究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4.师:刚才我们用画图、想乘法、想口诀……计算出了这道题。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呢?谁会写除法的竖式。
    指名说,师板书,并加以说明。
    5.试一试:从剩下的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说说方法。
    6.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教学后,我们欣喜地看到,整节课孩子们自始至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整节课,孩子们时而安静地思考、时而踊跃地发言,时而安静地书写、时而大胆地表达……。课堂上动静交替,孩子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1] [2]  下一页


Tag: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