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美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4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正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4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12-03 18:41:35]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中美术教案   阅读:8230
概要:汉代陶俑,随着厚葬之风而盛。从已出土的汉代俑看,其分布广、数量多、题材多样,有兵马俑、车马俑和各种人物俑、动物俑,内容极为丰富,材质也多样,但以陶俑、金属俑为主。汉代,随着时发叛乱而逐渐转入安定,俑也由初期多兵马俑逐渐转为炫耀豪富的车俑、马俑和各种侍从俑、舞乐杂技俑。从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兵马俑和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青铜《奔马俑》,以及在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中,可以看出题材的变化。这件说唱俑亦称《击鼓说唱俑》,是1957年四川天回山崖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中的一件。其高56厘米,头上包巾、戴簪,额前有小花饰,大腹突出,赤膊上有璎珞珠饰,左臂环抱一鼓,右臂向前平伸,左腿蜷曲于圆塌之上,张口露齿,伸头,耸肩,眉飞眼笑,手舞足蹈。从整体造型看,作者显然不是对生活中的说唱艺人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生活原形有所取舍,夸张了说书艺人那种伸头耸肩、击鼓挥棒、踢腿舞步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将有声有色的说唱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其传神,而且将艺人性情豪放、乐观的性格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唱俑》踏着鼓点舞步的动作造型和诙谐幽默的说唱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4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标签:高中美术教案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汉代陶俑,随着厚葬之风而盛。从已出土的汉代俑看,其分布广、数量多、题材多样,有兵马俑、车马俑和各种人物俑、动物俑,内容极为丰富,材质也多样,但以陶俑、金属俑为主。汉代,随着时发叛乱而逐渐转入安定,俑也由初期多兵马俑逐渐转为炫耀豪富的车俑、马俑和各种侍从俑、舞乐杂技俑。从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兵马俑和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青铜《奔马俑》,以及在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中,可以看出题材的变化。
  这件说唱俑亦称《击鼓说唱俑》,是1957年四川天回山崖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中的一件。其高56厘米,头上包巾、戴簪,额前有小花饰,大腹突出,赤膊上有璎珞珠饰,左臂环抱一鼓,右臂向前平伸,左腿蜷曲于圆塌之上,张口露齿,伸头,耸肩,眉飞眼笑,手舞足蹈。从整体造型看,作者显然不是对生活中的说唱艺人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生活原形有所取舍,夸张了说书艺人那种伸头耸肩、击鼓挥棒、踢腿舞步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将有声有色的说唱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其传神,而且将艺人性情豪放、乐观的性格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唱俑》踏着鼓点舞步的动作造型和诙谐幽默的说唱表情达到了神韵十足的艺术高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从其动作和神态中,似乎可以听到爽朗的笑声,想象出他那令人发笑的说唱内容,甚至联想到他面前有一堆听众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他的出色表演。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1897年) 高更(法国)
保罗•高更(1848—1903)生于法国二月革命余波未息的巴黎,父亲是共和党《国际新闻》的政治记者,曾为革命愤笔疾书。拿破仑三世上台执政后,父亲为逃避迫害,而带领全家逃往妻子的家乡秘鲁,路上父亲病故,母亲带领孩子在秘鲁度过了四年。那里的热带风光给童年的高更以深刻的记忆,以至后来他迷恋带有异国情调的热带风光。回到巴黎后,青年时期的高更曾入伍当过海员,后进入巴黎的证券交易所,在金融界里发了小财,并娶一位富裕的丹麦小姐为妻。在过着优裕生活的时候,高更认识了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并热爱上了绘画。1876年,他的作品首次参加沙龙画展,令他感到一种满足。1881年他再次获得参展,其作品还受到评论家的赞誉,称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油画”。因此,他辞去了巴黎股票经纪人的职位,全身心地投入绘画的乐趣之中。其家庭也因此陷入经济拮据,妻子无法忍受高更的行为与贫苦生活而带着孩子去了丹麦。高更由于家庭的破裂和对欧洲文明社会产生厌烦,并觉得艺术的传统程式限制了情感的表达,带着追求独特艺术风格的想法,而于1886年去了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后为了彻底摆脱欧洲文明世界的制约和探寻新的创作之路,而于1891年孤身一人乘船经过63天的远航,来到了远离法国的塔希提岛。在这个热带小岛上,他与尚未开化的土著居民一起生活,并与一位土著女子结婚。塔希提岛的热带风光和赤裸着上身的女人的原始性,与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合拍,极大地激发了高更的创作热情并使他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用朴实的线条、简化的轮廓、纯朴浓艳的色彩和近于平涂的手法,画岛上妇女及其生活、宗教仪式等。其笔下人物是原始、天真的自然人,神情神圣庄严。这些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面貌一新的作品,因具朴实的古风和原始性的宏大境界,而奠定了高更在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
但是,高更的日子却过得极为凄惨,贫困交加以及身染性病,使他心情十分沮丧,他决定自杀以求得解脱,便跑到深山中服下了毒药。他在被人救起后,又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一幅反映内心对人生疑问的哲理性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其狂热的创作状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对该画,许多理论家解释为画面从左到右代表着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诞生、生活与

www.xuehuiba.com

死亡这三部曲。鲍诗度在《西方现代派美术》一书中说:“他以梦幻的记忆形式,把人们引入似真非真的时空延续之中。在画里,树木、花草、果实——一切植物象征着时间的飞逝和人的生命的消失。土地表示母亲,它赋予一切以生命,又使生命终结。痛苦之下‘无法理解我们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复杂感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遥远年代的记忆,凝聚在只有象征意义的形式之中。”正因为该画带有象征性而费解。我们从画面中看不出画家对题目所做的回答。这幅画只是高更带着梦幻和热情所画,画完之后,“当他梦醒时,他觉得面对画幅‘看到’了他所要画的构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句话就成这幅画的标题(引自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第675页。)只能说这幅具有一定宗教意境的绘画,实际上是高更对塔希提岛人生活印象的总结,但作者自己所说的“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的体验过的悲伤之情”,是可以从中感到的。
  湖滨山居(中国画,1947年)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号予向,安徽歙县人。自幼酷嗜丹青,曾师从陈崇光、郑珊等学画。1908年起在沪京等地从事书画编辑、鉴定和教学。1948年赴杭,应聘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后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所、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荣获华东行政委员会所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黄宾虹特擅山水,初从明人入手,继攻宋代马、夏、二米与元四家,又上溯五代之荆、关、董、巨,下取清代之程邃、髡残,兼融并蓄、旁收博采,尽窥古人之深心。平生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积稿盈万。故其画融会古今,穷极变化,自成浑厚华滋之独特面貌。用笔融入篆籀之意,凝重高古、刚健婀娜;又精墨法,好用破墨、积墨、宿墨;其章法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繁而不闷、疏而不空,尤善以“黑、密、厚、重”之繁体抒写山川浑然之气趣;间作花鸟虫鱼,妍雅清逸,别有水流花开之妙。黄宾虹学养渊博、著述宏富,出版有《黄宾虹美术文集》等,另有《黄宾虹画集》等多种画册行世。黄宾虹是现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大师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教案范文免费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