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ter" id=205296 >
让教育技术的运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领域
-----江苏省※※中学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 总结十五、提炼十五成果与问题、规划好十一五应该是本年度初的大事。本文力图通过数据、表格的形式展示江苏省※※中学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十一五的打算作一些阐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 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快跃式推进
硬件环境建设是教育技术运用的最低层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关键是要实用,既要让使用者感到使用方便,又要利于管理维护,切忌让施工公司牵着鼻子走。我们学校的每项电教项目均由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参与项目方案的设计、认证、施工监督与验收(参与的过程就是岗位培训的过程),均坚持公开招标,公开开标。由于每次项目建设前都要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并结合学校需要形成最合理的建设方案,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此能确保每次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 近几年硬件环境建设重大投入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总额 |
完成时间、用途 |
1 |
36套多媒体终端教室建设 |
251万 |
2001.3(高中教室全部多媒体化) |
2 |
第一批笔记本电脑购买 |
187万 |
2001.8(配给一线教师用) |
3 |
西漳校区校园网工程 |
65万 |
2002.5(西漳校区800个信息点) |
4 |
西漳校区5个网络教室建设 |
142万 |
2002.8全部完成 |
5 |
第二批笔记本电脑配备 |
79万 |
2003.5新增青年教师用 |
|
西漳校区小计 |
724万 |
|
6 |
东亭校区数学校园一期工程 |
460万 |
2006.3(含网络、电视、广播、电话、会议音响等) |
7 |
东亭校区一卡通工程 |
50万 |
2006.3(含消费、洗澡、考勤、借书) |
8 |
东亭校区2批套多媒体终端教室建设 |
341万 |
2005.9(东亭校区教室全部多媒体化) |
9 |
东亭校区网络教室、电脑购买 |
91万 |
2005.12(3个网络教室、 179 台电脑) |
10 |
东亭校区数学校园监控工程 |
80万 |
2006.3(含红外、图象、周边、巡更) |
|
东亭校区小计 |
1022万 |
|
合计投入大约 |
1746万 |
|
二、 学校教育技术运用软环境不断完善与优化
软件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灵魂,2002.5月校园网建成之初,我们就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应用软件的试用、确认安装、自主开发、推广培训等工作,几年来推出了几十个模块,长久保留下来的有:图书管理系统、二网合一的信息发布系统、公用FTP系统、一卡通系统、公文流转系统等。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软件应用系统目录:
序号 |
应用系统名称 |
用途 |
推出时间 |
1 |
电教资料查询系统 |
学校全部电教设备、软件资料的网络管理 |
2001.5 |
2 |
图书管理系统 |
纸质图书管理 |
2001.9 |
3 |
二网合一的信息发布网站 |
对外宣传、对内信息交流 |
2002.5 |
4 |
外网电子邮件 |
为教师提供邮件服务 |
2002.5 |
5 |
光盘镜像服务系统 |
通过网络访问电教资料室的光盘资料 |
2002.5 |
6 |
KILL6.0网络防病毒系统 |
构建立体网络防病毒体系 |
2002.5 |
7 |
外网个人FTP系统 |
私人的网络存储空间 |
2002.5 |
8 |
内网公用FTP系统 |
内网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 |
2002.5 |
9 |
浙大信息管理平台 |
办公、教务管理自动化 |
2002.10 |
10 |
视频服务系统 |
课堂实录等视频资料点播 |
2003.4 |
11 |
部门、教研组网站 |
各部门交流、宣传用 |
2003.5 |
12 |
国之源 |
成品教学资源库 |
2003.9 |
13 |
K12 |
成品教学资源库 |
2003.9 |
14 |
科利华 |
成品教学资源库 |
2003.9 |
15 |
中教育星 |
成品教学资源库 |
2003.9 |
16 |
研究性学习平台 |
高一研究性学习过程资源的积累与管理 |
2004.9 |
17 |
一卡通 |
消费、洗澡、考勤、借书一卡通用 |
2005.9 |
18 |
档案管理系统 |
各条线配置 |
2005.9 |
19 |
财务管理系统 |
各条线配置 |
2004.9 |
20 |
总务资产管理系统 |
各条线配置 |
2004.9 |
21 |
人事管理系统 |
各条线配置 |
2004.5 |
22 |
后勤服务报修系统 |
维修提交、处理管理 |
2005.12 |
23 |
校园常规管理系统 |
班主任、班级扣分管理 |
2006.1 |
24 |
※※博客群系统 |
※※教师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平台 |
2006.2 |
25 |
课题管理系统 |
学校几十个课题的过程管理 |
2006.3 |
三、 学校教育技术运用培训全方位展开
师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大面积的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我校十分注重全员培训:结合多媒体教室的推广使用,组织教师、电教课代表进行了多媒体技术系列培训;结合笔记本电脑的发放,组织教师笔记本电脑培训;结合校园网的的推广使用组织了网络使用技术的四次系列培训;结合电教馆安排组织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三个模块的培训与考核;以上努力确使教师具备了人人会用电脑做PPT、会用网络收集整理素材、运用教学信息资源上课的能力。在全员培训的同时,有必要先期发展一批教学思想先进、信息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大面积的提高。近几年的骨干培训活动有:校园网建设系统管理员培训、中国科协青少年创新课题组成员培训、Intel创新思维培训、省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培训、校级网络课件应用骨干培训等。目前我校一线教师研究人人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部分学科通过合理安排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生也达到了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为此我校还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于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
▲ 近几年主要的培训项目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组织机构 |
规模 |
完成时间 |
1 |
多媒体终端教室使用培训 |
学校 |
300多人 |
2001.4 |
2 |
第一批教师笔记本电脑培训活动 |
学校 |
200多人 |
2001.8 |
3 |
校园网建设应用推广3系列培训活动 |
学校 |
800多人次 |
2002.5 |
4 |
《网络课件制作培训活动》 |
学校 |
40多人 |
2003.1 |
5 |
第二批教师笔记本电脑培训活动 |
学校 |
100多人 |
2003.5 |
6 |
国家级创新人材培训(上海4人,东北沈阳4人) |
中国科协 |
8人 |
2003.8 |
7 |
英特尔电脑培训 |
中国科协 |
5人 |
2003.10 |
8 |
《信息技术与教育》三个模块的培训 |
市电教馆 |
300多人 |
02-05年 |
9 |
江苏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师资培训 |
省厅 |
2人 |
2003.11 |
10 |
第一届“※※新特高杯”多媒体课件评比 |
学校 |
50人 |
2003.12 |
11 |
“※※华为敏通”杯首届部门、教师网页制作比赛 |
学校 |
50人 |
2004.6 |
12 |
第二届“※※锐捷杯”多媒体技术运用比赛 |
学校 |
100多人 |
2005.1 |
13 |
第三届“※※大为杯”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 |
学校 |
100多人 |
2006.1 |
14 |
第二届“※※大为杯”部门、教师网页制作比赛 |
学校 |
准备中 |
2006.3 |
四、 学校教育技术与学科、管理整合研究扎扎实实
1、 近几年教育技术与学科、管理整合研究教师获奖情况
详见附页:略
2、 近几年教育技术与学科、管理整合研究课题情况
序号 |
课题名称 |
级别 |
研究进展 |
1 |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 |
省级 |
结题 |
2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
市级规划课题 |
结题 |
3 |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 |
全国中心子课题 |
结题 |
4 |
全国 “十五”重点课题《三网合一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的子课-物理 |
国家级子课题 |
进行中 |
5 |
中学“数字化校园”教学、管理信息流运转应用的绩效研究 |
国家级 |
申请中 |
6 |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
国家级 |
申请中 |
五、 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特长生培养卓有成效
▲近几年信息技术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
年度 |
获奖情况 |
辅导教师 |
1 |
2001 |
省二等奖2个;市一等奖1个,市二等奖2个 |
张雪峰、俞金炎 |
2 |
2002 |
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国二等奖1个;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2个,省三等奖2个,优秀奖1个;市一等奖8个;市二等奖10个;市三等奖12个 |
黄小龙、宋敏毅、孙建国、冯丹沁、潘自力、韦胜洪、张雪峰、俞金炎、杨士峰 |
3 |
2003 |
省一等奖1个;市一等奖6个;市二等奖12个;市三等奖9个 |
宋敏毅、孙建国、张雪峰、俞金炎、杨士峰、陶祝玲、陆剑飞 |
4 |
2004 |
高中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2个;省三等奖9个。市一等奖4个;市二等奖9个;市三等奖3个 |
宋敏毅、张雪峰、俞金炎、杨士峰、陶祝玲 |
5 |
2005 |
高中省一等奖1个;市一等奖6个;市二等奖4个;市三等奖1个 |
俞金炎、张雪峰、万天宝 |
六、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序号 |
管理制度名称 |
初订日期 |
1 |
教育技术中心岗位责任制实施方案 |
2002.5 |
2 |
网络中心管理制度 |
2002.5 |
3 |
※※中学多媒体终端教室设备管理章程 |
2002.9 |
4 |
※※中学广播中心管理条例 |
2003.5 |
5 |
岗位责任月考核制度:考核等级分优秀、合格 |
2003.9 |
6 |
※※中学专用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
2003.9 |
7 |
※※中学办公设备的购买与维修管理章程 |
2004.3 |
8 |
※※校园网站信息发布管理规定 |
2004.6 |
9 |
※※中学特长学生五年一贯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培训规定 |
2004.10 |
10 |
电教人员分工职责公示制度 |
2004.9 |
11 |
各大楼钥匙管理、安全工作制度 |
2004.10 |
12 |
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守则 |
2004.12 |
13 |
关于教学后勤设备借用的规定 |
2004.10 |
14 |
西漳校区公用电话管理办法 |
2005.4 |
15 |
※※中学东亭校区教室电教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
2005.11 |
16 |
江苏省※※中学办公室电脑使用规定 |
2005.11 |
17 |
※※中学数码照片拍摄、整理、归档、展示管理办法 |
2005.12 |
18 |
教学后勤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分A+(超额完成)、A(圆满完成)、A-(基本完成)、B(未完成)四个等第;结果公示 |
2005.2 |
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主要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特长 |
岗位 |
1 |
冯丹沁 |
电气、信息技术 |
教育技术、设备维修 |
教育技术、教务处副主任 |
2 |
张雪峰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组长 |
3 |
孙建国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网络 |
教育技术组长 |
4 |
韦胜洪 |
教育技术 |
总务信息管理 |
总务副主任 |
5 |
俞金炎 |
信息技术 |
网络 程序开发 |
网络中心 |
6 |
王 伟 |
信息技术 |
网络 数据库 |
网络中心 |
7 |
沈 慧 |
教育技术 |
多媒体 |
电视台 |
8 |
宋敏毅 |
教育技术 |
校务信息管理 |
校务办公室 |
9 |
黄小龙 |
教育技术 |
教务信息管理 |
教务处 |
10 |
万天宝 |
教育技术 |
网络技术 |
民办部主任室 |
11 |
潘自力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校务办公室 |
12 |
杨士锋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
西漳校区信息技术组长 |
13 |
陶祝玲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
西漳校区 |
14 |
李泉兴 |
物理 |
电教设备管理、维护 |
西漳校区电教资产管理 |
15 |
陆剑飞 |
信息技术 |
教务信息管理 |
初中部主任室 |
16 |
陈丽娟 |
教育技术 |
多媒体 |
西漳校区电教资料管理 |
七、 丰富多彩的活动凸现了大校的示范作用
※※中学是个大校,有东亭、西漳两个校区,分高中、少年、民办、初中四个部,合计98 个班级5106名学生,421名教职员工,当然要承担大校的示范作用。
序号 |
活动名称 |
级别 |
活动规模 |
1 |
江苏省校校通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研讨会 |
省级 |
2001.4.1(150多人) |
2 |
无锡市电教会议 |
市级 |
2001.11.7(300多人) |
3 |
锡山区数字校园的构建与应用研讨会 |
区级 |
2002.5.31(80多个学校派人 前来观摩) |
4 |
江苏省初中语文(人教版)观摩课活动 |
省级 |
2003.11.20(500多人) |
5 |
教育部“全国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整合”第一届研讨会 |
国家级 |
2003.12.20(300多人) |
6 |
中国科协《聚焦课堂—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
国家级 |
2005.10.28(1000多人) |
7 |
教育部《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年会 |
国家级 |
2005.12.9(300多人) |
八、 十一五工作展望
1、十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 数字校园的整体应用研究未能率先在省内形成巨大影响
▲ 信息技术学科还没有能在省内形成优势
2、十一五工作抓手 :申报2个课题(中学“数字化校园”教学、管理信息流运转应用的绩效研究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2002年5月前我校率先利用城域网开展了二网合一的应用研究,引进、开发了一批应用软件,但时至今日由于学校当时本身开发技术的局限性,加上各系统上马时缺乏统一规划与整合,故造成系统多、帐号与密码多、数据重复输入多,数据绩效利用问题比较严重等问题,已经影响了使用者、管理推广者的信心。本课题的绩效利用就是要通过构建信息流高效运转应用的基本模型来重新组合并开发出一套有※※中学的特色的应用系统。
3、我们的设想是:帐号唯一、人员数据库统一或同步、内网信息外网审核后显示
4、我们的二年实施规划是:
1) 调整、完善期(20006.4---2006.7)
理顺关系、建立队伍、完成现有网站功能模块的清理、更新、完善工作,为学校招生、校庆宣传;为学校管理手段更新;为教师资源积累、交流提供有效平台
2) 开拓、整合期(2006.9---2007.7)
结合后续功能模块开发的需要,开拓、攻坚解决各功能模块的和谐整合问题,完成学校教学资源整合基础平台、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
3) 展示、收获期(2008.9---2008.5)
组建※※网校、组建技术开发、资源整理、网上授课答疑师资队伍,以开拓、整合期形成的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绩效利用,建立网校平台,开始招生工作。
5、我们的理念是:
1)应该从“必须用”向“引导用”转变,再实“引导用”变成“必需用”
2)光靠公司肯定不行,光靠学校也存在问题。只能“公司做公司的事情,学校做学校的事情”;
3)教育信息化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有的时候一个小的创意或一个小的做法就能使某一块的信息化大大跨前一步;
4)管理定制系统,系统能提升管理;有作为才有地位。
方法1:依托现有基础,继续开发一些应用模块,待条件成熟时整合成一个整体。
方法2:依托现有基础,优先完成中心骨架的建设,然后在此基础上丰富各应用模块。
|
首页外网部分(标志性图片) |
邮件系统 | ||||||||
动态校训、办学理念 | ||||||||||
首页 |
※※概况 |
师生活动 |
教学科研 |
超常教育 |
师生风采 |
个人FTP | ||||
校长信箱 |
|
|
|
学生空间 | ||||||
校园影集 |
校园动态(所有审核后的对外发布信息) |
心灵绿荫 | ||||||||
招生招师 |
绿色家园 | |||||||||
校庆专题 |
校 友 录 | |||||||||
博士走廊 |
|
|
|
校内电话 | ||||||
校长论坛 |
最新图片文章(所有审核后的对外发布图片信息) |
个人网页 | ||||||||
每日名师 |
一卡通查询 | |||||||||
各类专题 |
推荐网站 | |||||||||
教育信息化 |
|
|
|
后勤服务 | ||||||
**课题研究 |
推荐内容(所有审核后的对外发布推荐信息—本学期亮点) |
访问记录 | ||||||||
***验收 | ||||||||||
课程改革等 |
内网入口 | |||||||||
|
站内搜索 |
|
| |||||||
内网部分(用帐号登陆浏览,特别重要的IP限制,以教师用户为主) | ||||||||||
公共FTP |
显示屏发布 |
|
|
| ||||||
公共管理 |
学校公告 |
留言管理 |
请假管理 |
用车管理 |
值班记录 | |||||
教学管理 |
课表管理 |
在线评课 |
教案管理 |
作业公示 |
视频录象 | |||||
学科资源 |
共建资源库 |
课件管理 |
|
学生电子档案 |
打印管理 | |||||
校本教研 |
在线讨论 |
图书系统 |
实验系统 |
|
| |||||
后勤管理 |
钥匙管理 |
资产管理 |
后勤服务 |
|
| |||||
考核评价 |
考核公示 |
教师考勤 |
学生考勤 |
网上合议 |
| |||||
说明:1、任何一条数据应该支持3个专题设置(可重明名)、1个推荐设置、1个审核设置、1个对外发布设置)。
2、各类专题信息来源支持2种方式:由独立发布信息+重新标注后的已发布信息组合(含打*号的内网数据)组成;可以根据以后的需要随时增加,方便应付各种材料验收工作(注打*号者外网不能看);各类专题由发起人负责维护。
3、外网、内网数据库合一,外网数据不一定全部对外开放,内网数据有些也可对外开放(审核后)。学生、教师用帐号唯一,能统计教师发布信息、教案、课件数量。
江苏省※※中学 2006-03-18
- · 年度工作总结
- · ※※中学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 · 学校工作总结3
- · 2014年学年度学期工作总结
- · 2014学年下学期工作总结
- · 工作总结(网站建设)
- · 工作总结(教师)
- ·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 · 学校工作总结2
- · 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