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教学资料教师资料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语文)及参考答案25» 正文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语文)及参考答案25

[10-16 12:01:55]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教师资料   阅读:8821
概要:7、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8、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语文)及参考答案25,标签:教师文本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7、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8、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9、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

www.xuehuiba.com

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仅供参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Tag:教师资料教师文本范文教学资料 - 教师资料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