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中地理复习必修I知识提纲
[05-14 00:37: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地理评课稿 阅读:8837次
概要: 2.假设条件:(1)地表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二)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 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四)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017届高中地理复习必修I知识提纲,标签:地理评课稿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2.假设条件:(1)地表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二)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
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四)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 冬季
向 夏季 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只出现在锋前
天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三)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大气水 0.001%
冰川【淡水的主体】
水圈 海洋水 96.538% 湖泊水
地表水 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 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⑴ 能量来源: 水的三相变化 、太阳能和重力能
⑵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④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三、洋流及地理意义
1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大陆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
气候 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2.假设条件:(1)地表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二)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
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四)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 冬季
向 夏季 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
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只出现在锋前
天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三)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大气水 0.001%
冰川【淡水的主体】
水圈 海洋水 96.538% 湖泊水
地表水 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 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⑴ 能量来源: 水的三相变化 、太阳能和重力能
⑵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④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三、洋流及地理意义
1洋流的分布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大陆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
气候 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范文,评课稿 - 地理评课稿
上一篇:2017年高考地理备考建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