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范文频道报告汇报调研报告**县农村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正文

**县农村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12-22 04:55:22]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调研报告   阅读:8143
概要: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夯实农村和谐基础 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一、外部环境刺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我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对于强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现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等,提供着很强的事实依据和说服力。世界知识爆炸,人民每日每时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与知识、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头脑型经济、学习型经济、创造性经济。当今人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多元、多变,社会大众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要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已成为社会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部门上下沟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不断到位;使人民群众具备适应社会转型的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适应知识经济
**县农村文化的调查与思考,标签: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xuehuiba.com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夯实农村和谐基础                      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一、外部环境刺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我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对于强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现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等,提供着很强的事实依据和说服力。世界知识爆炸,人民每日每时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与知识、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头脑型经济、学习型经济、创造性经济。当今人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多元、多变,社会大众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要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已成为社会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部门上下沟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不断到位;使人民群众具备适应社会转型的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能力;全社会逐步形成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氛围;具备安定和谐、长治久安的良好社会局面。人民向健康、休闲、文化娱乐和教育投资;一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先进文化建设队伍不断扩大。这些都引导和刺激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二、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多彩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农民的文化也日渐丰富。近期,我们走访了全县部分镇、村,农村户头,通过召开村支部书记、农民经纪人、部分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代表座谈会,发放近100份调查试卷,对农民文化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到他们已不满足“看看电影听听戏,天天守台电视机”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的文化生活,而是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对调查的情况分析表明,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需求对象。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农民对文化需求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在问卷中,67%的农民表示对文化的需求“很强烈”或“较强烈”;39%的农民认为自己平时的娱乐活动“单调”;42%的农民表示目前离满足自己的文化需要还“差得远”;81%的农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其中,不同的农民群体对文化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40岁以上的农民需求较弱;男人比妇女对文化需求更多更高一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小学水平农民对文化需求相对单一;农村党员和干部与一般农民相比,文化需求更强烈;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的农民上比人均3000元以下的文化需求更为强烈。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文化消费水平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需求的文化形式。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看电影已成为农民参与较少的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农民对各种文化形式需求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的问卷中,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看戏”、“看电影”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95%,只有5%的农民选择了“看电影”。调查表明,很少有电影下乡,农村放映的电影质量差、片子旧、观看效果不好都是影响农民对电影需求的重要原因。
(三)需求的文化内容。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科技类文化,最少有人“光顾”的是中外文学类名著。在走访座谈中,无论是乡村干部、文化干部、还是农民,他们对“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指导他们发家致富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的“农业科技”内容。问卷中,85%的农民选择了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农业科技文化”;61%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农业科技频道”;68%的人表示愿意看“科教影片和光碟”。对“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56%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
(四)需求的供给渠道。农民最喜欢本地文化活动,对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不尽满意。调查表明,目前农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包括一些企业的营销宣传中的文化活动)、农民自己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问卷中,57%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主要来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对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68%的农民表示了“不满意”。分析原因,不是农民不喜欢“文化下乡”活动,而是因为这类活动主要集中在集镇上,表演时间不能适应农村,表演内容有时不合农民口味,表演时接待费用较高等。农民觉得那不是给农民看的。
(五)需求的文化层次。通俗文化最受农民欢迎,对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缺乏需求。调查表明,农民特别喜欢通俗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化产品,对那些高雅的、专业性较强、离自己生活相去太远的所谓“阳春白雪”类的文化,农民没有兴趣。如在影视作品上,农民不喜欢日韩式的都市言情剧;更喜欢反映家长里短方面的家庭伦理剧;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也很受农民热捧,而像音乐会、舞蹈比赛、时装表演等电视节目,农民“一看见就换频道”。问卷显示,有46%的农民表示喜欢“民间文化”,其中65%的农民表示喜欢“看戏、舞龙、舞狮、唱小戏、民间艺人的演技等民间活动最受农民欢迎。他们也希望,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视频道,为什么不能为广大农民专门开一个“三农”频道?
三、利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和谐农村
文化是一种调整的力量、民族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凝聚的力量。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激励了人们自觉维护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并努力创造三者之间的和谐,以维护这个整体的和谐为己任,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利益看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态势,中国文化中贵在和谐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公众利益,求同存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文化决定价值取向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永远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财富,和谐就是要做到多元一体,农村文化的繁荣是和谐农村的长效机制。**农民群众文化建设已具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和谐的根基,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根据农民的需求,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来占据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和谐的关键。**15个镇都有文化站和广播站,而且有线电视通视率达60%以上。要以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农民之家为 (下转第66页)(上接第40页)载体开展丰富 多彩的娱乐活动,镇党校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把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到秧歌舞,群众集体健身舞中来;引导到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小型演出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问卷调查中,有45%的农民希望以“村组或镇为单位”,组织农民自己的秧歌舞、健身舞,希望政府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和文化部门的“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多创造机会让农民参与、互动,使其自编自演,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既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又扩大农民视野,交流经济信息,增强凝聚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把空暇时间用在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挤掉无事打牌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精力和时间,促使一批民风正,新风盛,治安好,达小康的五好家庭、示范村、文明乡镇不断涌现。


Tag: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格式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