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调研报告
[12-22 04:57:3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调研报告 阅读:8794次
概要: 根据xxxx[2010]18号通知精神,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县六大班子负责人牵头、县直单位人员参加的33个调研组分赴到包点乡镇开展调研活动。各调研组分别召开了乡镇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和村民代表、农村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免征农业税后广大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县委、县政府还召开了由组织、农业、财政、人事等县直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积极探讨如何抓住免征农业税的契机,加速乡镇职能转变,实现乡村干部的转型等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免征农业税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决定,2010年安徽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这一重大举措的出台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在调研中,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致反映,免征农业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对农业征税,大多数发达国家还对农业实行补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征收农业税,与国外相比实质上额外多了一块成本。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措施在快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继续
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调研报告,标签: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xuehuiba.com
根据xxxx[2010]18号通知精神,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县六大班子负责人牵头、县直单位人员参加的33个调研组分赴到包点乡镇开展调研活动。各调研组分别召开了乡镇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和村民代表、农村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免征农业税后广大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县委、县政府还召开了由组织、农业、财政、人事等县直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积极探讨如何抓住免征农业税的契机,加速乡镇职能转变,实现乡村干部的转型等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免征农业税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决定,2010年安徽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这一重大举措的出台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在调研中,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致反映,免征农业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对农业征税,大多数发达国家还对农业实行补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征收农业税,与国外相比实质上额外多了一块成本。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措施在快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继续征收农业税,这在“贸易平等”的大环境中实际上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我国开始进入WTO过渡期,取消农业税可以创造平等的竞争基础,降低农产品成本,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我国现有的农村税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设立的,城市与农村的税制两线并行。在这种税制结构下,不管农民有没有收入都要交税,这对中国农民形成了不公平的税收负担,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取消农业税,统一城乡税赋制度,是对农民给予平等国民待遇的重大改变,是扭转长期以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农村支持城市发展局面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三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由于涉农收费行为的惯性影响,如果农业税存在下去,对农民的各种直接收税仍会无孔不入,负担监管一旦放松,涉农收费就会在各种借口下恶性膨胀。只要对农民的农业税征收仍在进行,涉农乱收费就难以根治。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一切不合理负担都没有了,将使农民休养生息,有利于农民保护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免除农业税后,不仅农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再一次解放,可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他们的增收行为,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如长官镇下埠口村村民张恒祥,在今年春节自编了一幅对联,上联是“零四年减了又减”,下联是“零五年一切全免”,横批是“感谢党恩”,抒发了对党和政府的一片感激之情。大田村老党员杨玉良说:“自古以来,皇帝老不吃五谷杂粮,现在政府给我们全免了,还倒补给我们,这是天大的好事,只有共产党才做得到。”
四是有利于基层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农业税的取消,无形的剥离了基层政府不规范权力的又一依仗,其行政行为将会逐步得到规范,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适应新的形势,由原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对农民的索取变为给予。同时,取消农业税后也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群众消除了抵触情绪,乡村干部也可以从繁重的收税事务中解税出来,集中精力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乡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得到树立,干群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偿还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大。由于多种因素,税改前我县大部分乡镇都有较大的债务,有的乡镇高达近200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万元。取消农业税前,由于有农业税附加,乡镇村还勉强可以东拼西凑挤出一点资金用于还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力匮乏,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取消了农业税就等于彻底断掉了乡镇村还债的资金来源。
2、乡村运转更加困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县来说,乡镇财政收入基本上以农业税为主,全部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依赖的农业税不复存在,而对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工商税等,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提高。按照现行的县、乡财政结算体制,乡村两级运转比较困难。特别是村一级,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减免农业税后的工作存在畏难发愁情绪,不仅债务难以偿还,而且无钱为群众办实事,威信下降,工作难以开展。如果村级经费不能保证,单靠基层干部的政治热情是难以持久的,势必影响正常运转。
3、基层干部出现迷茫状态,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过去乡镇干部一直扮演着收税者的角色,乡镇也往往把农业税完成的好坏同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在这样的制度下,乡镇干部都很忙,也有动力和压力往农村跑,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征收农业税。同时,乡镇干部也愿意帮助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因为只有农民腰包鼓了,才能完成税收任务。而农业税的取消,无疑对乡镇干部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且不说乡镇干部习惯了传统的催收催种式的工作方式,更应当看到,人的行动受其动力机制的影响,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帮助农民抓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就丧失了动力机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与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由于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治安有公安部门,计划生育有计生部门,不少公共事业都不再需要乡镇干部,必然会使不少干部在一段时期内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对农业税取消后自己该干什么心里没底。
4、基层干部出现“能力”恐慌。乡村干部被称为是“三要”干部,即要粮、要钱、要命(计划生育)。现在,农业税免了,没事可干了、没人可管了,说了不算了,工作中缺少了抓手。对于免征农业税后的转型,习惯了传统指挥、命令式的乡村干部,工作到底该怎样抓,一下子没了办法,出现了本领“恐慌”。一些村干部认为,免去农业税干部失去了约束农民的把柄,管理农村、农民的“杠杆”没有了支点,权力削弱了,组织动力下降了,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群众也不买帐,一些农村干部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
根据xxxx[2010]18号通知精神,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县六大班子负责人牵头、县直单位人员参加的33个调研组分赴到包点乡镇开展调研活动。各调研组分别召开了乡镇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和村民代表、农村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免征农业税后广大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虑、所盼。县委、县政府还召开了由组织、农业、财政、人事等县直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积极探讨如何抓住免征农业税的契机,加速乡镇职能转变,实现乡村干部的转型等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免征农业税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决定,2010年安徽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这一重大举措的出台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在调研中,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致反映,免征农业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对农业征税,大多数发达国家还对农业实行补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征收农业税,与国外相比实质上额外多了一块成本。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措施在快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继续征收农业税,这在“贸易平等”的大环境中实际上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我国开始进入WTO过渡期,取消农业税可以创造平等的竞争基础,降低农产品成本,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我国现有的农村税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设立的,城市与农村的税制两线并行。在这种税制结构下,不管农民有没有收入都要交税,这对中国农民形成了不公平的税收负担,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取消农业税,统一城乡税赋制度,是对农民给予平等国民待遇的重大改变,是扭转长期以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农村支持城市发展局面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三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由于涉农收费行为的惯性影响,如果农业税存在下去,对农民的各种直接收税仍会无孔不入,负担监管一旦放松,涉农收费就会在各种借口下恶性膨胀。只要对农民的农业税征收仍在进行,涉农乱收费就难以根治。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一切不合理负担都没有了,将使农民休养生息,有利于农民保护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免除农业税后,不仅农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再一次解放,可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他们的增收行为,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如长官镇下埠口村村民张恒祥,在今年春节自编了一幅对联,上联是“零四年减了又减”,下联是“零五年一切全免”,横批是“感谢党恩”,抒发了对党和政府的一片感激之情。大田村老党员杨玉良说:“自古以来,皇帝老不吃五谷杂粮,现在政府给我们全免了,还倒补给我们,这是天大的好事,只有共产党才做得到。”
四是有利于基层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农业税的取消,无形的剥离了基层政府不规范权力的又一依仗,其行政行为将会逐步得到规范,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适应新的形势,由原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对农民的索取变为给予。同时,取消农业税后也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群众消除了抵触情绪,乡村干部也可以从繁重的收税事务中解税出来,集中精力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乡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得到树立,干群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偿还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大。由于多种因素,税改前我县大部分乡镇都有较大的债务,有的乡镇高达近200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万元。取消农业税前,由于有农业税附加,乡镇村还勉强可以东拼西凑挤出一点资金用于还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力匮乏,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取消了农业税就等于彻底断掉了乡镇村还债的资金来源。
2、乡村运转更加困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县来说,乡镇财政收入基本上以农业税为主,全部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依赖的农业税不复存在,而对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工商税等,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提高。按照现行的县、乡财政结算体制,乡村两级运转比较困难。特别是村一级,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减免农业税后的工作存在畏难发愁情绪,不仅债务难以偿还,而且无钱为群众办实事,威信下降,工作难以开展。如果村级经费不能保证,单靠基层干部的政治热情是难以持久的,势必影响正常运转。
3、基层干部出现迷茫状态,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过去乡镇干部一直扮演着收税者的角色,乡镇也往往把农业税完成的好坏同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在这样的制度下,乡镇干部都很忙,也有动力和压力往农村跑,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征收农业税。同时,乡镇干部也愿意帮助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因为只有农民腰包鼓了,才能完成税收任务。而农业税的取消,无疑对乡镇干部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且不说乡镇干部习惯了传统的催收催种式的工作方式,更应当看到,人的行动受其动力机制的影响,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帮助农民抓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就丧失了动力机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与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由于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治安有公安部门,计划生育有计生部门,不少公共事业都不再需要乡镇干部,必然会使不少干部在一段时期内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对农业税取消后自己该干什么心里没底。
4、基层干部出现“能力”恐慌。乡村干部被称为是“三要”干部,即要粮、要钱、要命(计划生育)。现在,农业税免了,没事可干了、没人可管了,说了不算了,工作中缺少了抓手。对于免征农业税后的转型,习惯了传统指挥、命令式的乡村干部,工作到底该怎样抓,一下子没了办法,出现了本领“恐慌”。一些村干部认为,免去农业税干部失去了约束农民的把柄,管理农村、农民的“杠杆”没有了支点,权力削弱了,组织动力下降了,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群众也不买帐,一些农村干部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
Tag: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格式,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上一篇:农业发展需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