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种树郭橐驼传» 正文

种树郭橐驼传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914
概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www.xuehuiba.com nbsp; A. B. C. D.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1)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2)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3)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4)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5)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6)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 (1)(3)(5) B. (1)(5)(6) C. (2)(3)(6) D. (2)(4)(6)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 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
种树郭橐驼传,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www.xuehuiba.com

nbsp; A.  
    B.  
    C.  
    D.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1)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2)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3)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4)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5)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6)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 (1)(3)(5)
    B. (1)(5)(6)
    C. (2)(3)(6)
    D. (2)(4)(6)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 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决不靠贿赂得官。
    C. 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 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能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试题答案】
    思考导学:
    2. (1)①起名,作动词。
    ②以……为业,作动词。
    ③结果实,作动词。
    ④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
    ⑤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①性质、方法。 ②更换。
    ③治理。 ④养育。 ⑤穷困。
    基础必备:
    1. (1)脊背弯曲 (2)本来
    (3)滋长,繁殖 (4)种植,移植
    (5)拳曲,伸展不开 更换 (6)树干
    (7)治,统治 (8)勉励
    (9)养育 (10)成,养大
    (11)晚饭   早饭 (12)穷困
    2. D
    3. (1)①连词,虽然。 ②连词,即使。
    (2)①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②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www.xuehuiba.com

③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3)①连词,而且。 ②副词,将近。
    ③连词,况且。 ④副词,姑且。
    ⑤连词,尚且。
    4. (1)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2)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3)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阅读高速路:
    同步阅读
    一. 1. (1)好像; (2)(这样)叫、称;
    (3)以……为业; (4)结实、结果;
    (5)旧; (6)树干。
    2. D
    3. 虽然是说爱它,那实际上是害了它;虽然是说为它担忧,那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说不如我。
    4. D
    二. 1. 别的种树匠人虽然暗中观察他、仿效他,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2. 把你种树之道,移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
    延伸阅读:
    1. A 2. D 3. B 4. C
    5.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了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励志故事】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说数
《种树郭橐驼传》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