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 正文

包身工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160
概要: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九)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十)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十一)老师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十二)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
包身工,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九)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十)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十一)老师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十二)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

www.xuehuiba.com

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黑夜”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社会,“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十三)老师小结本课写作特点。(有时间可先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和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首先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小资料〗
    (一)作者介绍。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等。他的作品很多,着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琵琶行
《包身工》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