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2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掌握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预习20-22节。
教学环节
一、复习检查
检查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具体见第二课时学案和文下注释)。
二、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12-19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 知识预设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缪,同“穆”。 )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监,同“鉴”。 )
3、孔子语鲁大师。(大,同“太”。)
4、所慎:齐,战(11),疾。(齐,同“斋”。 )
5、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 )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nbs www.xuehuiba.com
p;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传》:即《尚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文:指文采。 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
4、古者《诗》三千余篇。(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
5、孔子晚而喜《易》。(易:《易经》,又称《周易》,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6、假我数年。 (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绝:杜绝。 )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 战:战争。 疾:疾病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
12、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担忧。 没世:指死亡。)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
15、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宗旨,内容。 )
16、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可与人共:可以与人商量斟酌。)
17、弗独有也。(独:独自决断。 )
18、而罪丘者亦以《春秋》。(罪:责备,怪罪。 )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四、课堂探究
1、概括文章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所写的事件及影响。
明确:这一部分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孔子整理文献,使《诗》《书》《礼》《易》得以流传后世;从教授业,使他的弟
子众多,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生活;撰写《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春秋笔法”成为后世史家常用的笔法。
2、孔子在育人方面成绩显着,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可谓儒家之“正果” 者颜渊对孔子的评价是: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 对这段话应如何理解?
明确: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它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见它是在前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却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去,但是不可能追得上。”从这段话中可见孔子的学识高深、育人有方、教育理念先进(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
- · 语文免费教学案-三块钱国币
- · 闺塾
- ·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 · 语文免费教学案-《巴尔扎克葬词》
- · 祖孙之间
- · 《窦娥冤》教学设计
- · 散文诗两篇
- · 语文免费教学案-药 免费教学案示例二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 语文免费教学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