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7.说“木叶”» 正文

7.说“木叶”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267
概要: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 :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 出处 &n www.xuehuiba.com bsp;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 出处 3.木叶
7.说“木叶”,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  :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                      出处                         &n

www.xuehuiba.com

bsp;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                  出处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                      出处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                          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9.《阿Q正传》1
《7.说“木叶”》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