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正文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640
概要: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陈遇春一泰山是我国五岳之宗,以它的高大宏伟成为历代作家经常吟诵、描绘的题材。在不少作品中所再现的景色多是晴朗天气中的泰山,而泰山雨景就十分少见了。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这篇散文中,交错运用写景、叙事等手法,旁征博引,挥洒自如,独创了一个别具魅力的雨中泰山的艺术境界。单纯就山水写山水,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记游作品是没有的。任何时代,任何作家,在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摄取中,都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再现于作家笔底的画面,既是自然景物的集中反映,也是作家本人人格的体现。阴雨淅沥,当不少游人的游兴被破坏而诅咒这鬼天气时,作者却满怀逸兴豪情地冒雨登山。在他看来,雨中的泰山就是宏伟壮丽的诗。用质朴的语言把诗情真实地抒写出来(是那么淡淡的,在里面蕴含着的是醇厚的朴素的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诗),仔细玩味,这篇散文的意韵是深厚的。在作品的开始部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泰山烟雨图”:“是烟是雾,我们辨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陈遇春

 

 

泰山是我国五岳之宗,以它的高大宏伟成为历代作家经常吟诵、描绘的题材。在不少作品中所再现的景色多是晴朗天气中的泰山,而泰山雨景就十分少见了。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这篇散文中,交错运用写景、叙事等手法,旁征博引,挥洒自如,独创了一个别具魅力的雨中泰山的艺术境界。

单纯就山水写山水,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记游作品是没有的。任何时代,任何作家,在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摄取中,都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再现于作家笔底的画面,既是自然景物的集中反映,也是作家本人人格的体现。阴雨淅沥,当不少游人的游兴被破坏而诅咒这鬼天气时,作者却满怀逸兴豪情地冒雨登山。在他看来,雨中的泰山就是宏伟壮丽的诗。用质朴的语言把诗情真实地抒写出来(是那么淡淡的,在里面蕴含着的是醇厚的朴素的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诗),仔细玩味,这篇散文的意韵是深厚的。

在作品的开始部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泰山烟雨图”:“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是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这样的生活经验我们是有的:丽日晴空,景物给人以明快、清晰的美感;薄雾、细雨、朦胧的月光……一切都好象笼罩在细薄的柔纱里,迷离惝恍,我们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神秘色彩。是的,晴天看泰山,人们可以看出它的巍峨,但是在细雨密织,“一片灰蒙蒙”中,横看不见边际,仰望不见绝顶,于是在作者的充分想象中,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假若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是用散文的手法来赞美泰山高大的话,那么作者在这里采取的却是含蓄蕴藉的诗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宏伟雄浑的意境。

“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贺裳《皱水轩词筌》)这是写景状物的传统手法。泰山本是描写的主体,但是作者并没有过多地直接落笔在泰山本身,有山必有水,有雨必多云,他处处扣紧下雨这一特定气候条件,文笔大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写水、写云,烘托出雨中泰山的奇异景色。

具体生动地描绘出虎山水库,使人感到水奇山也奇。

“要忠实地摹仿自然,仅仅能够写,就是说,仅仅有抄写员、誉录生的本领还太少;还应当通过自己的想象,把现实的现象表达出来,赋予它新的生命。”(别林斯基)在文学创作的领域中,作家有驰骋想象的广阔的天地,往往把自然景物和强烈的主观感情有机地契合起来,移情入境,境中有情,于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在文人笔下都是通晓人事,深解人情的了。作者把水写活,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阴雨少游人,四周一片寂静,先闻水声,后见水势,这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当地运用比喻是使文章形象生动的重要手段,所谓恰当,就是说比喻不只要准确,而且要有意境,能够引起人的想象和联想,给人以美的感染。作者在描写水势时,用“闪光黄锦”比喻水光和水色,绮丽而壮观;用“脱线一般”的珍珠比喻四溅的水珠,晶莹剔透;用“千军万马”比喻水势,使我们联想到了汹涌澎湃、气吞万里的气势……。古人说:“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罗大经《鹤林玉露》),但是作者用特殊的调色——语言,为我们描绘的虎山水库不只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光、有情……。高明的画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要反复琢磨光线、色彩的搭配,刚柔相济,浓淡映衬,以完成主体景深。作者吸取了绘画构思的基本方法,这幅水库画面中,从山上“直铺”下来的水流在雪白的水珠映衬下,越发显得雄浑;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的“平静的湖水”和七股大水“喑恶叱咤”的水势作对比,越发显得水势激越。这一切是作者在坝桥上在“透明的白纱”般的斜风细雨中观察到的。他掌握住水流的特征,描写得有动、有静,有形、有声,这一艺术组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水犹如此,那么山势的磅礴也就可想而知了。

雨大水涨,用水声烘托山势的纡回峭拔。

“文莫贵精于变化”(刘熙载《艺概》),为了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表现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作者从正路上山,溪水一直傍着上路不断,假若仍描写水势,一则在上山的路上不允许象在坝桥上那样憩迟流连,对水流情况作仔细的观察;再则上路与溪水之间毕竟有一个间隔,水随着山势的起伏时隐时现,无从看到它的全貌。即使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存在,那么重复、呆板也是文章的一大禁忌。当作者走上登山的正路时,雨下得正大,雨大水涨,作者抓住高山深谷水声变化的特点做了详细的描写:“悬崖崚嶒,石缝滴滴嗒嗒,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山高谷深,水从斜坡上急流直下,一般要发出哗哗巨响,只有山涧而曲折纡回,四处的回声相汇合,才能作“訇訇的雷鸣”。本来在二天门一带“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为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应劭《汉官》引马第伯《封禅仪记》)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林纾《春觉斋论文》引元遗山语),作者在这里没有写山,但在对水声的描写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山势该是那么的陡峭回环,层出不穷,因而也就增加了泰山的神韵。这种写法,正体现了实中写虚、即小见大的美学原则。

“天上浮云如白衣,须臾忽变为苍狗”(杜甫),云多变幻,何况是雨后的高山深处?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山中云雾的变化,为泰山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以二天门为立足点,在“风过云开”的时候,仰望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烟云弥漫,到处是一片迷蒙,就在南天门、紧十八盘的粗线条轮廓的图景形象中,蕴含着“气势”的美。当“乌云四合”的时候,“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这又是一种奇观,“意足不求颜色似”(陈与义诗),水墨画正是通过线条的飞沉涩放、墨的枯湿浓淡等等来描绘对象、托出气氛、传达出兴会情趣的。在阴霾笼罩中,层层山峦相重叠,光线晦冥,只能看见个大概,一种雄浑的气象使人震慑,作者继承了“以神写形”的传统手法,通过云的变化,显现出南天门、十八盘的奇险和巍峨。过二天门后,望望西方,停留在半空中的浮云好象“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幽柔缥缈,是人境,是仙境?不能不使人遐想绵绵了。在泰山主峰的盘道上,“‘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俯视对松山,云雾在“山峡飘来飘去”。清风、白云、苍松构成了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当作者怀着诗情观赏这幅毫无斧凿痕迹的天然画图时,也就越发诗情满怀了。云不只烘托出泰山的高,而且使它具有强烈的美的感染力。作者在这里选取了最富有诗意的一个片断来描写,在哪里看不到云的变化?而作者在描写泰山云的时候,给予我们的泰山整体的形象,在它的峻峭之中蕴含着诗情画意,因而在我们感受到的泰山不只是可攀登,而且是“可居可游”了。所以说泰山云这一笔是少不得的。

[1] [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内蒙访古分析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