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辩论技巧
[10-16 11:22:22]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辩论技巧 阅读:8845次
概要:本篇是比较具有实践精神的一篇文字.值得玩味的是,作者的第十点“大巧不工”至今没有内容.不知是网络传播的疏漏还是作者有意为之.希望每一个辩手都能够通过思考达到大巧不工的高度.尽管这很难.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一、就事论事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
漫话辩论技巧,标签:辩论赛技巧,辩论的技巧,http://www.xuehuiba.com
本篇是比较具有实践精神的一篇文字.值得玩味的是,作者的第十点“大巧不工”至今没有内容.不知是网络传播的疏漏还是作者有意为之.希望每一个辩手都能够通过思考达到大巧不工的高度.尽管这很难.
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
一、就事论事
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辩友,破坏是少数的.
请问,马有白色的马,但是马一定要是白色的吗?
反三:对方答非所问,请正面回答,人生存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在反方的追问下,由于正方一时没有合适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马非马论,但反方没有被牵住鼻子,以四个字“答非所问”马上把对方拉回来,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松.
再例:电影制作是追求票房更重要(正)/追求艺术更重要(反)
反:对方辩友,艺术是电影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对方一味追求票房是否忽略了其基础性呢?
正:对方说前提不过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这样的循环是没有价值的!
反:那么对方辩友,是先有鸡才会有蛋,所以作为基础的艺术……
在这个回合中,反方就没有注意“就事论事”,和对方纠缠鸡和蛋的问题,结果放弃了由于正方说“无聊逻辑”而为自己带来的优势地位,陷入纠缠的被动.
二、死缠烂打
这一点看似和上一点相同,但请仔细品读.
从内容上说,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死缠烂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对方轻易脱身,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设定令对方无法回答的“重炮”问题,把对手逼住不放.如何订立重炮呢?辩论双方总是既有理又没理,总有些问题,特别是具体事理或者是哲学原理,对方是不能或无法正面回答的,应该把这些问题理出来.
例:焚毁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反方说不是,一直追问:焚毁到底保护了哪些自然资源?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正方说有利,一直问,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也要归责于流动人口?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破坏者
反方说破坏,一直问,保护者何以造成八大公害,十大污染,十六大破坏的环境问题呢?
以上的三个辩题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让对方要么陷入解释的纠缠,要么跟随自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这就是重炮问题的好处.
就事论事是说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游离辩题;死缠烂打是要在对自己有利,事先自己准备过的问题上咬定对方不放松.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侧,望细体会.
三、主动转移
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成为初级比赛和高级比赛的根本区别.
要说清楚这点首先要明确辩论--尤其是自由辩论之意义.在前段时间的院辩新生对抗赛第三场中,正方双方语速飞快,比赛看似紧张激烈但实则犯了忽略大局的错误,以至使比赛陷入“两小儿辩日”的泥泞之中.
自由辩论之在于说服听众.双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让听众认可无非两点:一为完善己方理论,二为指出对方的谬误.这两点是单方行为不需对方的认可:指错,指出即可、补洞,补足即罢.所以要提出完成一个战术目标之后的——主动转移.
从原本的二三辩分别陈辞发展到现在攻辩阶段,目的是在于增加对抗性和可看性,但不应该忽略这个环节的真正作用在于把己方理论阐释清楚,把攻防路线全面铺开.所以在这个阶段,全队都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对方的理论,看清对方所走的路线与自己路线的交锋和不利,为自由辩论的战场方向作下指引.
一个优秀的辩手,应该是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对方立论问题的能力的(如何开发这种能力将在《辩手素质养成》一文中详述)在攻辩结束之后,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辩此是任务尤其艰巨!一辩开始小结,指出对方在应对我方问题的时候的错误,指出对方理论的缺陷.四辩则既可告知二三辩攻击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论处于被动时思考应对方略,随机应变羽扇纶巾.这一分多钟,实在是关键!
上述的两个环节可以说都是为自由辩论准备.在知己知彼以后,则应该战无不胜!主动转移要求全队在设定多个小的战术目标后能步步为营.以本界新生杯决赛为例:
大学学习以博为主/以专为主
正方以博为主:战术目标一:确定大学学习之特点,博之范围,为主之评判标准.战术目标二:确立逻辑底线:当今世界学科呈现交叉性和复杂性.三:展开推论:由逻辑底线决定了要完成学业和未来自身发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释问题:解释为什么对方说的以博为辅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学习要求.五:攻击理论:指出以专为主的诸多弊端,质问对方.
以上的一条清晰的自由辩论战术,在真正比赛中贯彻了80%确保了正方的胜利.试想,如果纠结在五点中的任何一点上说个3分钟,整个比赛将会无聊,整个观点将会片面.此也即为很多初级比赛之无可看性也.
本篇是比较具有实践精神的一篇文字.值得玩味的是,作者的第十点“大巧不工”至今没有内容.不知是网络传播的疏漏还是作者有意为之.希望每一个辩手都能够通过思考达到大巧不工的高度.尽管这很难.
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
一、就事论事
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辩友,破坏是少数的.
请问,马有白色的马,但是马一定要是白色的吗?
反三:对方答非所问,请正面回答,人生存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在反方的追问下,由于正方一时没有合适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马非马论,但反方没有被牵住鼻子,以四个字“答非所问”马上把对方拉回来,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松.
再例:电影制作是追求票房更重要(正)/追求艺术更重要(反)
反:对方辩友,艺术是电影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对方一味追求票房是否忽略了其基础性呢?
正:对方说前提不过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这样的循环是没有价值的!
反:那么对方辩友,是先有鸡才会有蛋,所以作为基础的艺术……
在这个回合中,反方就没有注意“就事论事”,和对方纠缠鸡和蛋的问题,结果放弃了由于正方说“无聊逻辑”而为自己带来的优势地位,陷入纠缠的被动.
二、死缠烂打
这一点看似和上一点相同,但请仔细品读.
从内容上说,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死缠烂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对方轻易脱身,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设定令对方无法回答的“重炮”问题,把对手逼住不放.如何订立重炮呢?辩论双方总是既有理又没理,总有些问题,特别是具体事理或者是哲学原理,对方是不能或无法正面回答的,应该把这些问题理出来.
例:焚毁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反方说不是,一直追问:焚毁到底保护了哪些自然资源?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正方说有利,一直问,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也要归责于流动人口?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破坏者
反方说破坏,一直问,保护者何以造成八大公害,十大污染,十六大破坏的环境问题呢?
以上的三个辩题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让对方要么陷入解释的纠缠,要么跟随自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这就是重炮问题的好处.
就事论事是说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游离辩题;死缠烂打是要在对自己有利,事先自己准备过的问题上咬定对方不放松.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侧,望细体会.
三、主动转移
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成为初级比赛和高级比赛的根本区别.
要说清楚这点首先要明确辩论--尤其是自由辩论之意义.在前段时间的院辩新生对抗赛第三场中,正方双方语速飞快,比赛看似紧张激烈但实则犯了忽略大局的错误,以至使比赛陷入“两小儿辩日”的泥泞之中.
自由辩论之在于说服听众.双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让听众认可无非两点:一为完善己方理论,二为指出对方的谬误.这两点是单方行为不需对方的认可:指错,指出即可、补洞,补足即罢.所以要提出完成一个战术目标之后的——主动转移.
从原本的二三辩分别陈辞发展到现在攻辩阶段,目的是在于增加对抗性和可看性,但不应该忽略这个环节的真正作用在于把己方理论阐释清楚,把攻防路线全面铺开.所以在这个阶段,全队都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对方的理论,看清对方所走的路线与自己路线的交锋和不利,为自由辩论的战场方向作下指引.
一个优秀的辩手,应该是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对方立论问题的能力的(如何开发这种能力将在《辩手素质养成》一文中详述)在攻辩结束之后,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辩此是任务尤其艰巨!一辩开始小结,指出对方在应对我方问题的时候的错误,指出对方理论的缺陷.四辩则既可告知二三辩攻击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论处于被动时思考应对方略,随机应变羽扇纶巾.这一分多钟,实在是关键!
上述的两个环节可以说都是为自由辩论准备.在知己知彼以后,则应该战无不胜!主动转移要求全队在设定多个小的战术目标后能步步为营.以本界新生杯决赛为例:
大学学习以博为主/以专为主
正方以博为主:战术目标一:确定大学学习之特点,博之范围,为主之评判标准.战术目标二:确立逻辑底线:当今世界学科呈现交叉性和复杂性.三:展开推论:由逻辑底线决定了要完成学业和未来自身发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释问题:解释为什么对方说的以博为辅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学习要求.五:攻击理论:指出以专为主的诸多弊端,质问对方.
以上的一条清晰的自由辩论战术,在真正比赛中贯彻了80%确保了正方的胜利.试想,如果纠结在五点中的任何一点上说个3分钟,整个比赛将会无聊,整个观点将会片面.此也即为很多初级比赛之无可看性也.
Tag:辩论技巧,辩论赛技巧,辩论的技巧,演讲与口才培训 - 辩论口才 - 辩论技巧
上一篇:辩论中的十大关系(三)
最新更新
-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3
-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2
-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
- · 论辩赛确立立场的两个原则
- · 给裁判一个让你赢比赛的理由
- · 发问与回答的艺术的探讨
- · 漫话辩论技巧
-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三)
-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二)
- · 辩论中的十大关系(一)
推荐热门
- · 论辩中的投其所好术
- · 以慢制胜--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 · 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 · 辩论赛技巧
- ·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 · 刘大娘临阵不乱,据理而辩
- · 辩论技巧的基础知识1(上)
- · 辩论理论
- · 辩论中的关系
- · 辩论中的立论战术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