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3
[05-14 00:37:33]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地理评课稿 阅读:8645次
概要: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5.农业基础6.城市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1)、商业区位--商品的供给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客流量的大小、人群消费能力。 2)、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3,标签:地理评课稿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5.农业基础6.城市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1)、商业区位--商品的供给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客流量的大小、人群消费能力。
2)、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A、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B、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交通专题
1).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A、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
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
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B.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航行条件(水深、水宽、结冰、含沙量)、停泊条件(静水的港湾)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6)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交通流量的大小、货物吞吐量、河流的位置)经济位置(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战略位置(国家发展的战略)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风向、风速、雾日、云量。
(2)社会经济因素:距离(避免噪声污染市区)交通(便于顾客的集散)城市用地(不宜有高层建筑及其他障碍物)。
4)、"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7.旅游
1)、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2)、旅游资源的欣赏: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的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作好准备(①查阅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②了解景观形成原理,以及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3)、 对黄山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①旅游价值(资源质量--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与其它景点的距离、地域组合状况--独特性);②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①"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较高;② 集群状况优良;③ 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5.农业基础6.城市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商业贸易与金融小专题
1)、商业区位--商品的供给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客流量的大小、人群消费能力。
2)、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A、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B、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交通专题
1).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A、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
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
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B.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航行条件(水深、水宽、结冰、含沙量)、停泊条件(静水的港湾)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6)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交通流量的大小、货物吞吐量、河流的位置)经济位置(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战略位置(国家发展的战略)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风向、风速、雾日、云量。
(2)社会经济因素:距离(避免噪声污染市区)交通(便于顾客的集散)城市用地(不宜有高层建筑及其他障碍物)。
4)、"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7.旅游
1)、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2)、旅游资源的欣赏: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的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作好准备(①查阅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②了解景观形成原理,以及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3)、 对黄山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①旅游价值(资源质量--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与其它景点的距离、地域组合状况--独特性);②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①"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较高;② 集群状况优良;③ 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地理评课稿,地理评课稿范文,评课稿 - 地理评课稿
上一篇: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