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认真做好“农业稳县”这篇文章,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紧密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要求,始终做到六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不断打牢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坚定不移地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靠良种良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复种指数的提高,不断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切实扩大畜牧、蔬菜、干果、油菜等生产规模,继续培育壮大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乌骨鸡等特色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县优质茶园达到7万亩、优质桑园达到3万亩、优质五倍子基地达到10万亩、竹子达到10万亩、乌骨鸡达到500万只、无公害蔬菜达到5万亩。四是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大力抓好茶叶公司、林化厂、缫丝厂、竹笋加工厂、乌骨鸡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建设,走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与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打造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创造名优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六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个体户等为生产者、经营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认真做好“工业富县”这篇文章,努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我县将在构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同时,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紧密结合资源优势、交通条件、市场情况,把工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加深研究,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创新机制,多元化投资,逐步培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优势工业企业,切实走好“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从当前实际出发,县委、政府下定决心抓好五大工业产业发展,即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采矿业,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水电业,以电石、铁合金生产为主的冶炼业,以水泥、页岩砖、砂石料生产为主的建材业,以优势农产品开发为主的加工业,通过3~5年时间的艰苦创业,使全县原煤生产达到3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40万千瓦,建成生产规模达20万吨的电石厂,使之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铁合金达到2万吨,同时使优势农产品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形成5个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使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创税超过1个亿。
——认真做好“三产兴县”这篇文章,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县将通过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县城和普洱、滩头、柿子、豆沙等沿江沿路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用“经营城镇”的理念,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是通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使之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认真做好“开放活县”这篇文章,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当今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我县将在现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进一步增强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的观念,切实解决好重招商、轻服务的问题,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重点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能源产业、矿产业、农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以及所有第三产业实行全方位开放,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等措施,广泛吸引外商、外资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县资源开发,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特别是力求多让一些有影响、势力强、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县安家落户,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四、优惠政策
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盐津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特作以下规定:一是投资导向和开发领域。鼓励外来投资者在盐津重点开发基础设施(公路、桥梁、市镇)、产业开发(水利水电、乌骨鸡、名优茶、蚕桑、五倍子、鲜笋、有机食品、中药材、煤炭、石灰石、旅游等)、公益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服务(经济技术协作、人才交流、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以及投资者自愿选择的其它项目,投资开发方式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参股、控股、联营、兼并、收购、租赁、承包、项目融资以及双方认可的其它投资方式。二是鼓励外来投资者的政策。外来投资者除享受本规定的政策外,同时享受国家、云南省、昭通市政府的其它优惠政策。在税费政策上,增值税实行收支两条钱原则,中央返还地方部分,由政府建立产业扶持发展资金,三年内主要用于企业的扶持发展;外来投资者新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两年,随后三年实行减半征收;外来投资者新办鼓励类开发性产业,自投产之日起,五年内免缴所得税;外来投资者新办公用事业、商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事业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三年所得税;外来投资者在我县投资基础设施、开发性产业、公益事业而新办企业所涉及的各种收费,按省以上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下限收取。在土地使用政策上,外来投资者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性产业、公益事业用地,属城镇规划区外的土地,政府以划拔方式供地,由投资者承担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外来投资者从事上述经营性活动,属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有偿费按法定标准的下限收取;土地管理费,外来投资企业按规定标准减收60%,属高科技项目的免收;外来投资者有偿使用土地支付资金确有困难的,经政府同意,可分期付款,也可由供地方将土地作价入股;外来投资者在项目洽谈期,可提前申请预约用地;同时,外来投资者从事高耗电能的生产、加工经营的用水、用电,三年内其计算价格在核定的标准上,可优惠20%以上。三是切实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加强对外来企业及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实行招商引资奖惩措施;切实加强对外招商引资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