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社戏 第四课时» 正文

社戏 第四课时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七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848
概要:社戏 第四课时 姚孟洪 教学目的:完成书上的练习。预习与思考二、想一想课文围绕社戏叙述了哪几件事? (此题旨在让学生先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参考答案: , 课文围绕着社戏叙述了下面6件事: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不必担心会“犯上”。 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③看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 ⑤看社戏后归航,偷吃“罗汉豆”。 ⑥六一公公送豆。 三、从课文里找出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段落,反复朗读。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初步的欣赏能力。此题为开放性答题,可根据学生的理解,从课文中任选有关段落后,适当加以点拨即可。) 参考答案: 1.人物描写,最突出的有两个人物: 双喜和六一公公。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人物。“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有双喜出主意,想办法,打包票,组织大伙儿划船。这个人
社戏 第四课时,标签:中学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社戏 第四课时

姚孟洪

教学目的:完成书上的练习。

预习与思考

二、想一想课文围绕社戏叙述了哪几件事?

(此题旨在让学生先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参考答案: ,

课文围绕着社戏叙述了下面6件事: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不必担心会“犯上”。

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③看戏前的波折。

④夜航去看社戏。

⑤看社戏后归航,偷吃“罗汉豆”。

⑥六一公公送豆。

三、从课文里找出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段落,反复朗读。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初步的欣赏能力。此题为开放性答题,可根据学生的理解,从课文中任选有关段落后,适当加以点拨即可。)

参考答案:

1.人物描写,最突出的有两个人物:

双喜和六一公公。

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领袖人物。

“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戏,主要是因为有双喜出主意,想办法,打包票,组织大伙儿划船。

这个人物形象,是令人难忘的,更使孩子们喜爱。

六十公公是个大人,作者写他着墨很少,但几笔勾勒极其准确,写出他宽厚、淳朴、好客、热诚。

“我”之所以认为这夜的戏好,豆好,原因就在于这片乐土上的人好。

2.景物描写的段落重点应抓住:

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把社戏置于这样的场景之下,使它自然带有北京城里的京戏不可能有的神韵风致。

这样的写景,是最成功的景物描写。

研讨与练习

一、课文开头三段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哪些是概括叙述?哪些是具体叙述?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叙述的知识具体分析课文。)

参考答案:

课文开头三段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这是全文的第一部分,从整体构思布局来看,这三段都是略写。

若细致分析起来,这略写中又有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的区分。

概括叙述的内容有:

夏日随母亲归省;

平桥村简介。

具体叙述的内容有:

“我”得到的种种优待;

“我”每天的各种乐事。

作者通过记叙“优待”和“乐事”来表现该部分的中心意思。

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原因所在,很具体,很有说服力。

这样安排材料,不但可以简要交代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机缘、同去看社戏的人物,同时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用一般的乐事做引子,引出并烘托了全文的中心事件——最大的乐事——看社戏,积极地为突出中心意思服务。

这种详中有略,略中有详的写法可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饶有情趣。

二、 课文的第10 段描写了孩子们开船出航,请画出其中描写孩子们动作的词语,再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此题旨在让学生体会动词的准确应用。)

参考答案:

课文的第10段描写孩子们开船出航的动作有下列词语:

跳、拔、陪、坐;

磕、退后;

上前、出、架起、换、说笑、嚷 聚;

点开、

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喜不自禁、轻松舒展、自由欢快的心情及对看社戏翘首以待的急切心理。

还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热情爽朗、生气勃勃、善良纯朴、聪明能手、敢做敢为、宽厚友爱、团结协作的性格特点。

三、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1.课文第 段从不向的角度对景物作了逼真的描写,试从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形状、颜色、气味、声音、感受的词语。

2.课文的第22、23段与第11--13段同是描写夜航的,所见的景物和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此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技巧。)

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喜不自禁、轻松舒展、自由欢快的心情及对看社戏翘首以待的急切心理。

还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热情爽朗、生气勃勃、善良纯朴;聪明能干、敢做敢为、宽厚友爱、团结协作的性格特点。

四、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生动逼真,不但能把读者带入美丽如画的江南水乡,伺时使读者感受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和作者对美好的江南农村的热爱。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1.课文第1l、12段从不同的角度对景物作了逼真的描写,试把有关的词语挑出来,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写形状的词语:

写颜色的词语:

写气味的词语:

写声音的词语:

写感受的词语:

2.课文的第22、23段与第11一13段同是描写夜航的有何不同?

参考答寒:

1.写形状的词语:

朦胧、起伏、踊跃、依稀;

写颜色的词语:

淡黑、铁;(暗含有:碧绿、月白、篷白、

写气味的词语:

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

写音响的词语:

宛转、悠扬;

写感受的词语:

我却还以为船慢;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奉,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课文的第22、23段与第11—13段同是描写夜航的,但是由于时间不同,光线的明暗不同,因而所见景物不同,感受不同,当然描写的方法也就详略有别了。

第11—13段是具体描写;第22、23段则是概括描写。

详见“课文分析”的有关部分。

五、课文的最后一段适应当怎样理解?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联系篇章理解语句深刻含义的能力)

[1] [2]  下一页


Tag:七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桃花源记
《社戏 第四课时》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