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语文免费教学案-阿Q正传» 正文

语文免费教学案-阿Q正传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811
概要:问:革命风潮涉及未庄了,从中可看出举人老爷由于害怕革命而慌恐,赵太爷由于看不准形势而狡猾;那么未庄的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总结:未庄人“大不安”“人心”“摇动”,可看出未庄百姓的怯懦、多颖、蒙味、闭幕和封建。问:阿Q生活在未庄这样一个环境,又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他对革命的态度是什么呢?总结:由“深恶痛绝之”到“神经”“快意”,以至于想“投降革命党”。阿Q对革命的要求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自发觉醒,但他同时又是带着小生产者的传统的和有观念来认识革命的。我们一起来看阿Q在谷祠中的四处心理活动。第一种:阿Q想像中的革命党人。问: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革命党人使用的武器,这种武器在阿Q的想象中出现,有什么特点?明确:武器列举不厌其烦,亦中亦西,亦古亦今,有“zha弹”“洋炮”“钩铺枪”“三尖两刃刀”武器的混乱反映出阿Q思想的混乱,混沌。第二种:阿Q想像的革命对象。问:阿Q的革命手段是什么?总结:杀光。问:阿Q要杀的对头有谁?具体原因是什么?总结: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小D和五胡,因为他们都曾欺侮过阿Q。阿Q将小D和赵太爷放在
语文免费教学案-阿Q正传,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问:革命风潮涉及未庄了,从中可看出举人老爷由于害怕革命而慌恐,赵太爷由于看不准形势而狡猾;那么未庄的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总结:

  未庄人“大不安”“人心”“摇动”,可看出未庄百姓的怯懦、多颖、蒙味、闭幕和封建。

  问:阿Q生活在未庄这样一个环境,又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他对革命的态度是什么呢?

  总结:

  由“深恶痛绝之”到“神经”“快意”,以至于想“投降革命党”。

  阿Q对革命的要求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自发觉醒,但他同时又是带着小生产者的传统的和有观念来认识革命的。

  我们一起来看阿Q在谷祠中的四处心理活动。

  第一种:阿Q想像中的革命党人。

  问: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革命党人使用的武器,这种武器在阿Q的想象中出现,有什么特点?

  明确:武器列举不厌其烦,亦中亦西,亦古亦今,有“zha弹”“洋炮”“钩铺枪”“三尖两刃刀”武器的混乱反映出阿Q思想的混乱,混沌。

  第二种:阿Q想像的革命对象。

  问:阿Q的革命手段是什么?

  总结:杀光。

  问:阿Q要杀的对头有谁?具体原因是什么?

  总结: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小D和五胡,因为他们都曾欺侮过阿Q。

  阿Q将小D和赵太爷放在一起作业革命对象,可以看出他对革命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坚定的决心。

  第三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

  问:阿Q对“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的向往表现了什么?

  总结:反映了阿Q的贪心,想改变现有地位的心态。从中可看出阿Q的革命是为了营利。

  问:作者使用了“直走进去”“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可看出阿Q的什么心态?

  总结:可看出阿Q不可一世的神气,代替赵太爷成为未庄的头面人物,摆起了架子。

  第四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二。

  问:阿Q想象中对几个女人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总结:赵司晨的妹子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不是好东西

        吴妈太大

        秀才老婆眼胞上有疤

  问:阿Q是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这几个女人的?

  总结:封建意识和封建习俗。

  阿Q(处在社会最底层,希望改变现状) 想象 

  问:阿Q向往的是革命吗?如果阿Q真的“革命成功”,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

  阿Q所向往的并非革命,从他的想象中可看出他的革命只是对旧有封建制度的适应,只是要改变在现有社会中的低下地位。这种革命目的,注定他的革命目标不够明确,信心不够坚定,也就不会成功。

  了解了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我们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阿Q式的人物,有时从我们自己身上也许也会看到阿Q的影子。

  思考: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

        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

        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

        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作业

  阿Q死了,小说中虽没说他碰过女人,但阿Q并不像小尼姑所说的“断子绝孙”,据我们一些考据家研究,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写一篇700字

www.xuehuiba.com

的小文

  【板书设计

阿Q正传

  一、鲁迅及其创作

  1鲁迅生平:

   家道中落 →医学救国→弃医从文 

  2鲁迅创作

  二、《阿Q正传》

  1典型环境——未庄

     封建、闭幕、落后

  2阿Q的“精神胜利法”

     自轻自贱 自欺欺人 自我满足 自我陶醉

  3阿Q的革命

     “深恶痛绝之”→“神经”→“投降革命党”

  4现实意

探究活动

  1.鲁迅写《阿Q正传》的目的在于“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国民”究竟指的是哪一种人?

  研究方法:

  (1)集体讨论法:一种意见认为:“国民”指的是全民族的人,包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种意见认为,“国民”就是鲁迅作品中所说的“百姓”“人民”,是与“阔人”“食人者”等相对立的概念。

  (2)温故知新法:从《<呐喊>自序》中的“国民”来看,这里的“国民”指那些“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从鲁迅对“食人者”的态度,主张的是“扫荡”“痛打”,而绝不是“疗救”。

  参读书目:

  (1)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

  (2)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论文介绍,《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第9期。

  2.怎样阅读和欣赏鲁迅小说?

  研究方法:

  (1)前提必备法:一定要先多读一些背景资料,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掌握小说特点。

  (2)情节分析法。

  (3)评价人物法。

  (4)品味语言法。

  (5)技巧欣赏法。

  参读书目:

  (1)鲁迅《文艺的大众化》(关于文学鉴赏的一段论述)。

  (2)桑建中主编《中学文学鉴赏与高效训练》,内蒙古少儿出版社。

  3.走近鲁迅:批注和想像。

  研究方法:

  (1)批注法:文题批注、词句批注、结构批注、写法批注等;熟悉内容,提出看法,掌握精髓。

  (2)想像法:①再造形象法,将文字变成图象。②填补创造法,对省略的情节作形象填补。如夏三爷告密、夏瑜在狱中、“红眼睛”对夏母的敲诈。③扩充想像法。如,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可作动态性的扩充,便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④逆向想像法,如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或文章结局进行逆向思维,合理想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