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7、语言的演变» 正文

7、语言的演变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489
概要:7、语言的演变 七、语 言 的 演 变 吕叔湘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课文与作者简介: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
7、语言的演变,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7、语言的演变

七、语 言 的 演 变

                  吕叔湘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课文与作者简介: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节告诉

www.xuehuiba.com

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7、语言的演变》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