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2
4 布置作业。
(1)反复读课文,把握住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2)整理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四、五。
(3)试比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威尼斯》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荷塘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意在直接表露作者自己的感情,即借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些朦胧美好的景物,来抒发作者那淡淡的喜悦和忧愁之情,而这“情”与荷塘月色的景物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威尼斯》不同。它不是采取借景抒情的手法,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以记景物为主,极少谈到自己的地方。”也就是说比较客观的记叙所见所闻的景物,不寄托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并对此抒情或议论。但这又不是毫无感情色彩的纯客观的给景物照相,我们在作者对景物描述的字里行间能体味到作者对威尼斯风光、艺术和人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情”是从景物本身引起的一种审美感受,不是人主观意识烙印在这景物上的,这是移情于景的手法。)
补充材料
朱自清曾说《威尼斯》这篇散文“记述时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的关系,短不了这三样句法;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于是想方设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上的正中——’,但我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
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一文中说:“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严谨不苟,风格平易而且自然。相互自然的文章,不像大红大绿那么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由118个弹丸小岛组成,有400座石拱桥,177条水道,总长45公里的运河,2300条水巷,400多座宫殿,120座教堂,120幢钟楼,64所修道院。在69平方公里的市区,有10万多城区居民,每年有500万游客。
威尼斯本是意大利东北岸亚得里亚海的一片潟湖,口外屏障着几个长形浅滩构成的天然防波堤,湖中罗列着海拔1米上下的小岛,一条4公里长的海堤——多拱铁路桥与大陆相连。游客乘火车或驾着汽车来到桥头,就要下车,即使是国家元首也要弃车入市,或安步当车,或搭上每10分钟一班的公共汽船,或多花几个钱雇一条私人快艇,或乘长11米、宽1.4米的“贡多拉”单桨平底木船遨游水城。总之,威尼斯是全世界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在陆地上要靠两条腿,下水靠船,反正家家都备有水上“自行车”——家庭交通船。
60米宽的大运河便是“大街”,两旁大部分是古老的建筑物,偶尔可见现代化的低层楼房,几米宽的路面上充满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巷”便是纵横交错的小水道,最窄的地方两岸邻居几乎可以在阳台上握手言欢。
里阿托岛是市中心,岛上的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象征。马可是耶稣的门徙,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为纪念他而建此广场。威尼斯城徽就是一头飞狮抱着一本《马可福音》。广场长175.7米,宽57米,面积18亩,三面大理石连拱廊开设各式商店,正面的圣马可教堂俯瞰全场,99米高钟楼顶的自动大钟有手执大钟的雕塑人捶击报时,悠扬的钟声响彻全城。东侧的总督府始建于公元814年,正面36根雕花大理石柱托着70个圆拱,当年是威震地中海的威尼斯大公的宫殿,现在是艺术和展览馆。广场不远有座三层小楼,那是第一个向欧洲人民详细介绍中国文明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居。因为马可·波罗的原因,威尼斯人对中国抱有特殊的感情,同苏州结成友好城市;威尼斯大学中文系还特聘中国教师授课,为意大利培养出一批批中国专家。
(摘选自《世界名城》)
- · 《祭十二郎文》赏析
- · 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 · 内蒙访古分析
- · 文学和出汗
- · 威尼斯2
- · 荆轲刺秦王
- · 杂文四则免费教学案
- · 荆轲刺秦王免费教学案
- · 神奇的极光 免费教学案
- · 香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