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免费教案下载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慢慢走,欣赏啊》教参[苏教版]» 正文

《慢慢走,欣赏啊》教参[苏教版]

[10-16 11:59:17]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8911
概要: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像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人生的感喟,历史的呢喃,文学的情致,浪漫的怀想,都深蓄着苍凉与感伤,一同流入读者的心灵深处。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感觉性的文章,“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柯灵语),需要读者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时参与享受。第3节的“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指出雨是冷
《慢慢走,欣赏啊》教参[苏教版],标签: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xuehuiba.com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像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人生的感喟,历史的呢喃,文学的情致,浪漫的怀想,都深蓄着苍凉与感伤,一同流入读者的心灵深处。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感觉性的文章,“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柯灵语),需要读者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时参与享受。第3节的“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指出雨是冷的,诉诸触觉。冷雨可以“听、看、嗅、舔”,便是诉诸听、视、嗅、味等感觉。第1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和第3节“空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句,“空蒙而迷幻”可以诉诸视觉,“薄荷的香味”可以诉诸嗅觉,“料峭”、“淋漓”、“潮湿”固然是诉诸触觉的描写,但运用叠字“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天潮潮地湿湿”便同时录下了风声雨声的声响了。同样的,用“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造成细碎的声音,也极富听觉的刺激力。像这样感觉交通,一语兼摄,既写实境,又描声态,给读者感官以丰富而鲜明的印象。
   《听听那冷雨》文字几近奢华,充满了汉语的魅力,不仅染人以目,感人于心,而且还易诵之于口,悦之于耳:“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叠字连绵,表形、表态、表声,把“雨”字的质感写足了;“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山”、“伞”相谐,寄予了无尽的忧思与感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短句参差跳跃,产生了珠落玉盘的效果;“回忆江

www.xuehuiba.com

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长句一气呵成,仿佛如歌的行板。
    全文融汇古典现代,兼擅知性感性,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生命的激情和开阔的胸襟。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第一节总领全文。“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是全文的核心句,其中“有趣”二字是“文眼”,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展开的。“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这表明了材料的真实性,因为回忆性散文以“真”为其生命。
  “有趣”的字面义可以理解为“怪”、“好玩”、“风趣”、“幽默”等,是全篇之“眼”,其实质却表现了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作者选择了多件事件,从外到内,由形及神,反反复复,不厌其繁地来突出金岳霖先生的率真:第2节写他古怪的样子(常年戴一顶呢帽进教室不脱下,脑袋总是微微仰着,眼镜镜片一只白一只黑,经常穿一件皮夹克),令人忍俊不禁;第3节写他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请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以至穿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和第4节写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希奇古怪的问题)、对话式教学(和王浩的随堂交流),表现了他的民主平等;第6节写对陈蕴珍为什么学逻辑的“我觉得它好玩”的回答,可见其风趣可爱;第9节写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第10节写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孩子比试水果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第12节写他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接触社会”,更是人虽老而心性依然自由活泼……
    文章还通过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细节进一步表现了他的真性情。第5节写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堂课都一直没有笑容,表现了诚挚的师生之情。第11节写金岳霖在北京饭店请客,疑惑不解的宾客到了以后他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联系金岳霖追求林徽因,后因林徽因嫁给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将爱情升华为友情并终身未娶之事,足见其深情厚谊。
    文章最后两节中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写”,与开头“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浅白的文字背后隐含了一种淡淡的“苦味”。吕冀平先生在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序言中说:“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沉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地冲淡隽永。我们常能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伤感,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这一评价移来评价汪曾祺此文,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人 是 什 么
《《慢慢走,欣赏啊》教参[苏教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