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
[展示表格]
www.xuehuiba.com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
[布置讨论题]把食盐和硝酸钾放入水中,他们会逐渐溶解形成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他们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1.蒸发食盐水:
(在蒸发皿中注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该物质的溶解度岁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晶体。)
教学设计方案2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
www.xuehuiba.com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
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
- · 氢气实验室制法
- · 化学式式量
- · 原子
- · 分子
- · 燃烧和缓慢氧化
- · 氧气
- · 空气
-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3金属资源的
-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2 金属的化
-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1 金属材料
- · 空气
- · 肥皂的历史
- · 第一册绪言
- · 第一册水的三态变化
-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 · 第六单元 金刚石、石墨
- · 身披朝霞挂彩虹
- · 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
- ·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