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发育教学设计1
精品源自历史科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生殖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 "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
观察、讨论、探究、启发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录像片或图片,启发学生将已有的经验与录像片或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引导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家蚕的资料。
放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录象片。
出示家蚕生活史贴图,,请同学把家蚕的一生发育的顺序用图和箭头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为了加深学生对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理解,结合李商隐《无题》中的诗篇,让学生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否科学,为什么诗人会误以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
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
小组交流:
1. 已有的养蚕经验。
2. 我国的"丝绸之路"。
3. 我国古老的"养蚕缫丝"技术。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完全变态的概念,举例说出其他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同的昆虫,如:蝇、蚊、蝶、蛾、蜜蜂等。
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家蚕在发育的各个时期的特点,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全诗的内容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
此句诗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精品源自历史科
- · 拒绝毒品教学设计1
-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5
- · 细菌教学设计2
- ·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 ·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2
-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3
-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 ·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1
-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2